通辽市:高校订单班为企业输送“定制化”技术尖兵

为有效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错位”的难题,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建“订单班”,为企业定向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走出一条深化产教融合的特色之路。
走进通辽职业学院口腔护理课堂,来自大连春和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李晓悦正在授课。作为通辽职业学院2020级口腔护理“订单班”的毕业生,她通过模拟真实诊疗场景,指导学生进行口腔护理技能操作,并结合自身在企业工作中处理医患沟通的实际案例,让课堂教学更具实用性。“订单班的老师经验都非常丰富,他们在课程中教会我们一些小技巧和小方法,有时候还会给我们传授一些企业文化,更加有利于我们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融入。”通辽职业学院2024级口腔护理1班订单班学生陈蕊分享道。李晓悦也介绍,订单班实行“1.5+1.5”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学生一年半在本校学习,一年半在实训基地和实习岗位实践,这种模式让学生毕业后能无缝衔接就业岗位。
在订单班,学生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储备人才。除基础课程外,他们还需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的制度、文化和岗位技能。目前,通辽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成立订单班28个。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到配合开展日常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学生毕业时通过双向选择,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
为服务地方主导产业人才需求,2022年,通辽职业学院与霍林郭勒市公共实训中心、霍林郭勒市职业技术学校共同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共建绿色煤电铝产业学院,为内蒙古联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输送“定制化”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为本地主导产业定向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秉持‘三个通辽’办学理念,紧紧围绕通辽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再造‘通辽工业’、打造中国蒙医药之都、发展绿电铝产业等战略目标,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通辽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东华介绍,学院依据各专业特色,与企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学平台,实现师资互派、技术共享。特别是围绕通辽肉牛产业、蒙医药产业等主导产业,推动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从岗位中来、就业到企业中去”。
近年来,通辽职业学院精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依托专业群与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工业园区等共建10所产业学院。通辽职业学院与海尔集团、联晟新材料等34家企业合作,现有订单班、工匠班共37个,在培学生人数1170人,涵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8个专业,定向为企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实现项目化教学、学生见习实习实训、科研协同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刘东华表示,通辽职业学院将继续把订单式人才培养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努力提升订单班的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通辽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李萌、李冬旭)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