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干字当头抓落实

内蒙古:回信里的民生“施工图”

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
2025年04月22日09:27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通过人民网给网民朋友回信,勾勒经济发展“蓝图”,回应群众期待,并向广大网友发出诚挚邀请,多“连线”“喊话”推动内蒙古的工作进一步做好,多来内蒙古走一走实地感受亮丽风景线的独特魅力。

从“云端回信”到“脚下行动”,内蒙古鼓足干劲、抓紧行动,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民生工程持续升温 打造温暖工程2.0版

内蒙古地处北疆,冬季严寒,供暖期多为6个月,极寒地区达9个月,全区供热面积达10亿平方米。去年,内蒙古投入196亿元,赶在入冬前完成温暖工程,让“暖流”跑在了“寒流”前面。

如何让供热由“智”提“质”,群众对于温暖工程“2.0”版本提出新的期待。

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摄

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摄

走进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总控室,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城市供暖情况。城区犹如城市大动脉呈环状辐射状态,93座热源厂、1613座热力站以点状分布其间,形成“一城一网多热源”的供热模式,为全市153.16万热用户送去温暖。

去年供暖季,呼和浩特市安装了约5万套室温采集器,用户家的温度变化可第一时间传送到智慧供热平台。呼和浩特市燃热集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苗永青介绍,“地图上显示室温区域,以颜色梯度分析区域的供热效果,形成热力图显示,供热效果一目了然。平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合未来气温预测,可以精准预测供热负荷,优化热源调度和管网运行,提高供热质量和效率。”

接续实施温暖工程,呼和浩特市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再安装4.4万套户内温度传感器,提高供热质量实时监控的精度。同时,推广智慧供热模式,试点推进一次网、二次网、楼栋等供热系统自动平衡装置安装,稳步推进供热计量,逐步实现“精准供热、按需供热”。

今年,在全面总结评估温暖工程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内蒙古各地将从热源、热网、热力站、用户、智慧供热、长效管理方面全链条查漏补缺、提档升级,确保热源更加充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智慧化程度更高、供热质量更好、人民群众更满意。

乘“春风”之力 促进就业“职”达未来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去一年,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5.56万人,留呼人数再创新高。今年,呼和浩特全面启动2025年丁香扎根·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和“青创助航行动”,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深化“技能内蒙古行动”。兴安盟聚焦群众就业需求,启动“千名家政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精准技能培训、岗位对接服务,帮助城乡劳动者端稳“技能饭碗”;

通辽市“业润万家”就业促进服务主题活动。张珠海摄

通辽市“业润万家”就业促进服务主题活动。张珠海摄

——创新就业服务模式。3月,通辽市启动“盛惠全民·悦购通辽”就业促进惠民生、乐享消费进万家系列活动,打造“政策+活动”“就业+服务”“消费+场景”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新模式,促进就业与消费融合发展;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内蒙古各级人社部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密集举办“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活动、全国城市联合招聘内蒙古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服务活动,加大力度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对接活动1099场,提供就业岗位54.06万个次,今年1—3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03万人,实现了一季度良好开局。

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从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5方面发力,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强保障,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文旅融合破圈发展 打造四季旅游胜地

伴着花鸟虫鸣,北疆大地春意盎然。从“开往春天的巴士”徜徉“花漾青城”到黄河岸边“梨杏争春”竞相绽放;从汽车轰鸣穿行沙海“渡阴山”到自驾“千车万人穿越浑善达克”;从“跟着演唱会去旅行”到内蒙古歌声唱响全国……春日的内蒙古正和各地游客“双向奔赴”。

呼和浩特市“开往春天的巴士”赏花公交专线。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呼和浩特市“开往春天的巴士”赏花公交专线。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内蒙古春季旅游“上新”6大主题共219项文旅活动,“花海春潮”赏花、“春歌嘹亮”大型演艺、“民俗春韵”文化体验、“春牧怡趣”天天那达慕、“春意盎然”中国旅游日、“春途乐游”穿越自驾游,涵盖赏花踏青、民俗体验、音乐演艺、自驾穿越等多个类型文旅活动,诚邀全国游客共赴春天之约。

发展文旅产业,今年,内蒙古将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引领,强化“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建设,打造“自驾大草原、旅居内蒙古”“到内蒙古看演出”“中国最美公路”等更多叫得响的文旅品牌,做热“四季游”打响歌游内蒙古“浪漫之春”“清凉之夏”“绚丽之秋”“奇幻之冬”等,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演艺、会展、商业融合发展。

此外,为吸引更多区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2025年招徕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外游客奖励办法》,涵盖旅游包机、旅游专列、高铁(动车)、招徕游客4部分奖励,全年奖励总额1000万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内蒙古将继续以实干为笔、以民心为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