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以生态为底色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作为呼和浩特市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武川县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基石,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以生态为笔,描绘着一幅绿色发展的壮丽画卷。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环境尤为脆弱。但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武川县更加坚定了守护生态的决心。近年来,武川县全面加强森林和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2025年,武川县持续推进禁牧攻坚战,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设置标志标牌、建立执法联动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林地草原保护建设成果。
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实践进程中,武川县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园。此外,武川县还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让曾经被破坏的山体重新披上绿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节水优先,破解“水瓶颈”难题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武川县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面对年均降水量不足的状况,武川县在内蒙古自治区“六大行动”之节水行动的引领下,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武川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
在农业节水方面,武川县积极推进从“传统灌溉”到“精准滴灌”的转变。通过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作物0.4万亩,推广抗旱品种、覆盖保墒、抗旱保水新材料等配套抗旱技术1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1万立方米以上。同时,实施“水权改革”,建立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引导农民主动节水。
工业节水方面,武川县推动重点行业节水改造,严控高耗水项目准入,推动矿产加工、食品制造等企业实施工艺改造,让循环经济激活“水动能”。在城乡节水降损上,武川县结合城镇平房区改造,统筹改造老旧破损供水管网4.14公里,将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7%以内,城乡新增节水能力14万立方米。此外,武川县还积极强化非常规水利用,推进1.5万m³再生水回用新建项目落地见效,切实提高我县非常规水利用率。
生态赋能,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武川县最大的优势和品牌。武川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和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武川县深度挖掘整合文旅资源,以绿色生态、红色基因、历史文化、乡村民俗四大板块为旅游发展矩阵,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哈达门高山草原旅游区林海与草场浑然一体,德胜营机车小镇将农村建房变身网红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2025年,武川县不断丰富文旅产业内涵,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武川真的美 就在呼市北”的品牌更加响亮。(杨丽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