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消费看鄂尔多斯市“六大行动”

去年岁尾,内蒙古自治区提出2025年要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即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助企行动、就业促进行动、节水行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和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今年第一个季度结束之际,记者走进鄂尔多斯市,从一次消费出发,看到这座暖城的“六大行动”。
你手中的手机壳,很有可能来自一块鄂尔多斯的煤炭。
来到鄂尔多斯,从非遗工坊购置一个精致的非遗文创手机壳,它的原料或许就来自乌审旗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在这里,现代煤化工技术将一块煤“吃干榨净”,黑色的原煤变成透明的新原料,经过加工变成轮胎、手机壳、衣服、颜料、甚至口罩,走进千家万户。
煤炭是鄂尔多斯温暖世界的资源禀赋。如何进一步用好煤炭资源?
“建设中试基地是打通实验室到工业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苏里格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訾雪峰说。
位于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图克片区的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
訾雪峰说:“中试,通俗理解就是加在实验室做实验和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一步中间环节。”
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瞄准新型煤化工技术、煤基高端化学品、新能源配套材料、资源循环再生利用4个领域。目前已洽谈9个中试项目。
“区别于其他中试基地,我们直接把煤化工原料管道接到基地里,研究团队可以方便使用一氧化碳、氢气等原料做实验。”訾雪峰说,“乌审旗积极与各科研院所走访对接,争取达成更多中试项目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就地产业化应用。”
苏里格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訾雪峰正在介绍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在连片的煤化工产业集群,却闻不到煤灰的气味,看不到排放的浓烟。
新能源是关键词。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氢换煤、减碳增效,现代煤化工在鄂尔多斯市实现绿色转型、零碳变革。
绿色节能是这座能源城市的新形象。
坐落于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源盛光电节水项目,是京蒙产业对接的首个高科技重大投资项目,也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节水标杆企业。
“鄂尔多斯市是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水处理技术科科长祁昕介绍,我们的液晶面板生产过程属于高耗水行业,但通过创新技术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做到一水多用、废水回用、循环利用。“工厂生产用超纯水2.2-2.7万吨,但新鲜水补充量每天只有5000吨左右。”
祁昕说:“节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该从供给端,使用端双向发力,要敢于创新,敢于验证,不放弃每一个节水的想法、点子,积少成多。”
据介绍,鄂尔多斯市推出工业节水政策,对年节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每节约1立方米水给予10元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500万元,并积极协助企业进行申报。对节约出来的水指标可优先配置本企业或关联企业新建项目,或按现行水价进行水权交易。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绿色煤化工产品、新能源光伏产品、节水高科技产品可以就近通过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实现出口。
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位于包茂、荣乌、210、109等多条重要干道的交汇处,紧邻国际机场和火车站,与空港物流园区呈“园中园”发展模式,利用自身交通优势构建了“区港联动、辐射全国”的独特开发开放格局。综合保税区还参与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2.0升级版构建,围绕零碳制造、零碳物流、零碳贸易、零碳服务四个维度,构建十大零碳贸易服务体系。
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郝建忠表示:“园区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从企业落地、产品加工,再到销售,各环节都离不开营商环境。
走进乌审旗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重商、亲商、爱商、护商”几个大字就挂在醒目的地方。
乌审旗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讲解政策。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乌审旗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局长李琛介绍,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可一站式办理11个部门130项业务;聚焦企业生产要素,全方位提供政策、人才、法治、金融、兜底5大领域112项增值化服务。2024年截至目前,产生办件3300余件。
李琛手里正拿着一份乌审旗政务服务增值行动实施方案,“我们要在办好一件事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办好一类事。”
2025年3月27日,《鄂尔多斯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6.0版)》发布,主要包含聚焦全生命周期对标一流提质增效、聚焦办事便利性优化综合涉企服务、聚焦经营主体感受提升满意度、聚焦地域特色营造良好营商氛围4个方面70条改革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慧办”升级。此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中,鄂尔多斯市已实现“五连冠”。
这座温暖世界的暖城,全链条落子布局,正以“六个行动”为支撑、牵引、撬动发展的抓手,把任务清单转化为新的成绩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