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入选2025中国城市数据要素100强

日前,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城市数据要素100强”,呼和浩特市位列第26位,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进入30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呼和浩特在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效。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号召,在多个关键领域发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
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呼和浩特已搭建起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框架。先后印发《呼和浩特市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公共数据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并在2025年出台《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1.28亿元专项资金,全力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产业基础层面,呼和浩特成绩斐然。2024年,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达172亿元,占GDP比例4.2%,并入选全国双千兆城市。这里汇聚了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数据中心等众多重要数据中心,全市算力总规模5.4万P,智算规模5.1万P ,预计2025年底算力总规模将达10万P,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此外,内蒙古金融数据产业园及内蒙古数据要素产业园建成获批,数据标注产业生态逐步成型,超20家数据标注企业入驻,从业人员1500余人。同时,国资数据集团及产业协会相继成立,数据要素发展生态日益完善。
数据供给方面,呼和浩特市公共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联通多个平台,实现数据整合与统一调度,已汇集45个部门143亿条数据,形成15个高质量数据集。2024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启动大会召开,明确运营单位并与多地数据交易中心达成合作。目前,全市数据产业企业主体达398家,30余款数据资产完成入表登记。
在流通应用领域,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已汇聚300余家数商,2024年完成36笔数据交易,交易额超2600万元。通过开展“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征集,共收集65个案例场景,覆盖乳业、农牧业等多个领域,加速数据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安全治理也毫不松懈,呼和浩特投用“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构建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并启动城市网络运营中心建设,统筹安全管理,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大数据局将继续立足职能职责,做好统筹规划,强化数据要素发展能级,增强数据招商力度,同步研究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成效评估、收益分配及价格形成等机制,培养全社会共同参与数据开发利用氛围,推动呼和浩特市公共数据价值释放取得实效,为首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刘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