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包头

“订单式”农牧业让种养殖户心里更有底儿

2025年04月08日07:51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阳春四月,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土地也开始从冬眠中苏醒,新一年的春耕备耕也拉开序曲。今年种什么?怎么种?好卖吗?这是农户年年都会遇到的问题。

  4月7日,记者前来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水龙滩的田间地头进行探访。“种子还没下地,销路就找好了!”清明过后,春耕即将来临,种植户王斌拿着签订的甜菜收购订单协议,心里格外踏实。在这里,同样签订了收购协议的还有六七户。

  石宝镇坤兑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蒙俊恒向记者介绍,过去,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信息不对称,往往盲目跟风种植,等到秋收之际,农产品集中上市,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常常面临“菜贱伤农”的困境。如今,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订单式销售,正悄然改变着这一局面。

  “最初是企业到我们村种植甜菜,后来我们就想,可不可以我们种植卖给他们,他们能省一部分成本,村民们也能多一份稳定的收入。经过多方协商,2021年我们与企业签订收购订单。企业提供种子、化肥、机械,进行全程跟踪式服务,我们只负责浇水、除草,每年收入比较可观,每亩能收入800到1000元不等,这种模式几乎没有风险。今年我们又与企业签订了近3500亩的收购订单,大家现在对这个模式都非常认可,心里有底儿了。”蒙俊恒说。

  主动走出去找订单,让黄花滩村曾经闲置的55座大棚有了新的身份——中药材育苗基地。“2024年出去考察,发现我们达茂旗的气候,土壤情况都很适合种植中药材,就与中药材公司签订协议,回来盘活了55座大棚进行种植。”达茂旗三中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峥边走边介绍。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种植中药材的大棚。初看上去大棚里满眼枯黄,走近一看发现根部仍然嫩绿。经介绍才得知,这是中药材知母,“过了冬季一浇水,这知母没几天就会变绿了。”曹峥说,“我们这也是刚开始做,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前期就签订了合同,4月份企业就会以市场价来收购这些中药材种苗。有销路,有保障,我们会延续这个模式。”

  订单式销售解决农户种销问题的同时,也为养殖户牧民带来更多商机。“喂,店里需要再订10只羊,还是老样子,下午去挑选。”“行,直接到牧场就行。”刚走进达茂旗满坡牛羊火锅店就听到老板正在订购羊肉。说起火锅店经营8年的立店秘诀,满坡牛羊火锅店总经理王文智说:“我们一直坚持用达茂本地的牛羊肉,口感保证,原材料是关键。我们和多家牧民签订了订单采购羊肉,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进,每月用肉量在1500斤左右,也就是四五十只羊。这种方式一方面能确保货源的充足稳定,保证了肉的品质,让食客品尝到真正的达茂草原羊,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牧民提高收入。”

  记者跟随王文智来到巴音敖包乌兰察布嘎查岳建军家的牧场,羊圈里,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羊等着被挑选。岳建军乐呵呵地表示:“我和王总以订单模式合作四五年了,他们提供订单,我提供羊肉。这种模式比我以前自己的销路固定,收入也提高了。我现在养的200多只羊收入有保证,草场压力也能减少,一举三得。这个订单模式挺不错!”(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赵楠)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