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逐绿 “碳”寻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呼和浩特市榜上有名,是此批内蒙古唯一入选地区。
近年来,基于地缘和气候优势,呼和浩特市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以绿色电力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围绕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持续发力。
春天,北方风多尘大,光伏板上的灰尘会影响发电效率。在呼和浩特市立物光伏机器人运维示范电站,机器人正沿着光伏板的安装方向进行清洁作业。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小雨向记者介绍,立物智能科技研发基地研发的光伏清洁巡检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面积、近距离的精准清洁,比人工清洁更高效、成本更低。
光富、风好、地广为呼和浩特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攒足了自然优势。紧紧围绕“风、光、水、火、氢、储、网”协同发展,呼和浩特市从增速走向提质进而释放出空前活力,不断扩大绿色发展的版图。现已吸引大唐、国能、三峡等45家能源及装备制造头部企业,在呼和浩特市设立区域总部或项目公司,阿特斯光伏产业园、双杰电气电力装备制造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相继落地开工。
2024年9月30日,大唐清水河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机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蒙西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国家能源局规划建设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电超4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过1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50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
202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底电力总装机规模预计达到2030万千瓦,产值将增加到840亿元,是2021年的两倍,年均增速达到26%。(记者 帅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