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区:能人返乡激活“归雁经济”

“提到黄河谣,名声那是响当当的,除了解决当地3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还能迎来40万人次的客流,直接带动周边地区2000万元以上的综合增收。”说这话的李沙是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黄河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回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他年轻有魄力,干事劲头足,又是‘九原新农人’,带领咱们越过越有奔头!”在黄河谣文化园工作的王大爷提起李沙竖起了大拇指。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在知名央企工作数年的李沙于2015年毅然选择回乡创业,除了对家乡、对黄河文化故事的热爱,更多的是九原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
“九原区需要像‘玉米糖了’这样的自媒体人士推介宣传本土优秀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农畜产品,从而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九原区自媒体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玉米糖了”自媒体博主王亚春用简单的装备拍摄剪辑短视频,分享九原区乡村生活,逐渐成为凝聚起更多网络正能量的“民间力量”。目前,全平台粉丝12万,播放量1.6亿次,收获点赞近60万,荣获包头市“十佳最具社会责任感自媒体账号”称号。王亚春是九原区“新农人”的典型代表,中南大学毕业,在国企拥有稳定工作的她,毅然决定辞职回家乡——哈业胡同镇永丰村,用镜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3年里,王亚春拍摄了超过两百余条短片,介绍范围也从移风易俗系列短剧扩展到推介九原农特产品,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帮手。“我现在是内蒙古农推官,希望通过自媒体力量,打造自媒体助推乡村振兴新样板、新名片。”王亚春在座谈会上说。
在九原,返乡创业已经成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在的“群凤还巢”,九原区以服务、凝聚、培养“新农人”“乡土人才”为切入点,利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节点,以乡贤茶话会、工作座谈会等活动为契机,邀请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向其介绍村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思路,鼓励外出青年人才为家乡发展传递“他山之石”,提出合理建议。
作为“九原新农人”的周长城,精通果蔬种植,成立了田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5个村的200多户农民使用新技术种植优势果蔬品种。“我总希望把自己在外面学习和实践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带回哈林格尔镇,助力乡村振兴。”周长城动情地说,2024年,他积极响应九原区成功人士反哺家乡聘任“名誉村长”的号召,成为哈林格尔镇山羊圪堵村的“名誉村长”,之后他曾多次邀请种植专家进行种植品种和技术的科普讲座和实地参观考察,带领农户提高产品产量,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
九原区还出台了《规范化建设镇级“乡土人才培育中心”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构建乡土人才培育中心,以规范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4大标准40项具体行动要求,建立健全培育中心规范运行的制度机制,定期开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对域内嘎查村45周岁以下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青年农牧民进行摸底调查,将优秀青年农牧民分为种植养殖、能工巧匠、经营管理、现代农技4大类别,从优秀青年农牧民中精准选定123名乡村产业带头人为乡土人才,精准打通服务返乡创业“最后一公里”。(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白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