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乌海

乌海:推动“四治”融合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5年03月29日07:51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高空飞线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有了明显改善。”“小区急需建造公共充电桩,咱们讨论一下在哪儿建?”……3月24日,乌海市乌达区滨海街道滨海社区瑞德花园小区活动室内气氛热烈,社区书记、社区网格员、小区楼栋长齐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罗列居民近期反映的问题,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滨海社区辖区面积大、居住人口多,为更好地将服务延伸至所有居民,滨海社区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有网格员、网格长,推动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同时,滨海社区还结合小区、楼栋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将每个网格划分出若干个微网格,选举小区里的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志愿者为楼栋长,积极探索“楼栋长来当家”基层微治理新路径。平日里,楼栋长们奔走于居民中间,了解大家的急难愁盼,传达各项惠民政策,切实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米”。

  “我们有什么问题,楼栋长、网格员会第一时间收集反馈,一直推动直至问题解决。”瑞德花园小区居民盛治才点赞道。

  这是乌达区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精网微格”治理机制的生动实践。“目前,乌达区17个试点小区(住宅院落)划分微网格110个,网格划分越来越精细,服务也越来越精准,社区治理逐步向小区治理延伸,更多群众从基层治理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乌达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陈秋霞说。

  基层治理是否有效,不仅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也事关一座城市的宜居宜业和老百姓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乌海市积极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充分发挥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四治”作用,推动以法治保自治、以德治辅法治、以自治促德治、以智治强自治的良性互动,为城市转型发展、群众幸福生活聚势赋能。

  乌海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郝贵平介绍,为基层减负松绑是提升治理效能重要突破口,乌海市把基层减负同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施“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基层治理架构,实现党组织在基层“神经末梢”的全覆盖。同时整合综治、城管、民政、应急等各类网格资源,配套建立网格职责清单制度,形成“网格呼叫、街镇处置、部门报到”的运行流程。

  近年来,乌海市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梳理“一村社一策”,依法规范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职能职责,分类制定镇(街道)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管理“三张清单”,对83个村(社区)规范悬挂“四个牌子、两个标识”。特别是对室内综合服务机构标牌、各类服务功能指引标牌等进行规范悬挂,将无实际内容、无实质保障、超出职能范围的以及没有明确挂牌要求的功能标牌统一拆除,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为优化完善群众自治新路径,乌海市在减负基础上,探索创建基层议事协商机制,形成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成事共享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打造多元化、专业化平台,成立市和区社会工作部、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村(社区)社会工作室,自上而下统筹推进基层治理事务,并推动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资源“五社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积极开展“楼栋精治、楼长共治”行动,构建“邻里式”自治,充分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让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基层治理效能双向奔赴。

  为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乌海市积极发挥德治教化,把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作为拓宽基层治理路径重要抓手,创建“红石榴”志愿服务品牌服务项目,整合由在职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医务人员、爱心人士、网格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为辖区学生提供送学服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同时还为老年人、困难群众开展帮办代办、日间照料、打扫卫生等暖心服务,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中传递组织温暖、密切党群关系。截至目前,乌海市志愿服务队已达768支,志愿者人数达11.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63%,其中在职党员占比22%,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超过700万小时。

  与此同时,乌海市还注重“数治”赋能,助推社会治理降本增效。为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市通过城市大脑、智慧乌海民生服务平台对公安、人社、民政等48个部门、600余项数据进行整合汇聚,构建起治安防控、惠民服务等模块。通过一张表采集、一个平台录入、一个出口共享,实现数据融合共享,推进人、房、事与全景三维地图深度融合,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持续提升民生服务效率。(记者 郝飚)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