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暖棚经济开启高效轮作模式

赤峰市巴林右旗以暖棚经济为抓手,将设施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跟进和全产业链布局,暖棚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奏响了春日致富曲。
3月的巴林草原,户外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走进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二八地村商万富的设施农业暖棚,浓浓春意扑面而来。冬天栽种的香瓜已爬蔓开花,一片嫩绿惹人喜爱。桃树已经坐果,桃子粉里透红,他和家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今年春季我种了3棚香瓜,一棚红梅桃,五一前后就能上市。种暖棚还能兼顾干农活,收入比较稳定。”种植户商万富说。
像商万富这样的暖棚种植户在查干诺尔镇二八地村一共有18户,为了更好地推进设施农业暖棚产业发展,建棚之初每户享受每亩种植面积3万元建棚补贴。得益于项目扶持,如今二八地村暖棚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近年来,巴林右旗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通过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错峰上市,实现一棚多用、一地多收、多元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同一时节,巴林右旗赛罕街道大板村40余座温室大棚果蔬秧苗长势喜人。每年春季,种植户种植的第一茬果蔬陆续上市,5月份就会栽种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等秧苗。暖棚每亩能给村民带来2万余元纯利润,种植户们紧盯市场需求,合理利用土地,科学搭配种植品种,四季轮作,不断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巴林右旗设施农业大棚(含温室和冷棚)共计1020个,其中暖棚可实现越冬种植3季,亩均净利润达2万余元,部分种植花卉的暖棚亩均年收入甚至可达10万元。截至2024年底,巴林右旗暖棚年产量达10103吨,年产值3890万元。
“近年来,巴林右旗通过聚焦特色产业,优化种植结构,强化服务保障,已成功探索出暖棚‘春瓜秋菜’的高效轮作模式。通过构建‘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建设3000平方米的直销批发市场,实现本地蔬菜水果的集散流通,年销量超万吨,成交额上亿元。全力以赴做好春茬种植、片区管理、典型培树、新棚建设等工作,不断为大棚种植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指导,让暖棚种植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巴林右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耿德永说。(记者 王塔娜 通讯员 吴景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一站式”选购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
- 3月18日,呼和浩特市民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展销中心选购各盟市特产。当日,该中心重新装修开业,在全区甄选了3000多种“蒙”字标优品对外销售,呼和浩特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可以“一站式”购齐内蒙古的优质农畜产品。…
- 内蒙古出台公益林质押贷款政策
- 近日,自治区林草局联合财政厅、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内蒙古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通过建立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和质押登记制度,健全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处置机制,全面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政策落地落实,拓宽公益林经营保护主体融资渠道。 按照《通知》要求,林草部门将建立集体权属面积1000亩以上、个人权属面积200亩以上的公益林补偿数据台账,提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核查信息服务;金融机构将结合实际,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上年度公益林补偿金收入的15倍;各相关部门将积极与财政、金融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全面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工作。…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