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巴彦淖尔优质农畜产品畅销海内外

2025年03月12日09:35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3月6日,在五原县煜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两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工作人员在加工一批出口至美国的有机光板南瓜籽。据介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畅销中东和东南亚市场,还远销欧美、大洋洲等地。

“建厂3年来,我们的出口量逐年增长,去年出口1.6万吨,今年预计达到1.8万吨。”该公司总经理李斌高兴地说,“目前正值籽仁类农产品的出口旺季,海外订单络绎不绝。”

在巴彦淖尔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品牌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领农牧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2023年,围绕农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打造和农畜产品销售,巴彦淖尔实现了从“吃饭农牧业”向“品牌农牧业”的华丽转身。

提及农畜产品品牌,“天赋河套”无疑是最亮眼的。该品牌不仅承载了河套地区优质的农畜产品,更彰显了巴彦淖尔市在品牌建设上的坚定决心和非凡力度。

“‘天赋河套’已经连续5年稳居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前3位,获得9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证书,品牌价值突破309.67亿元,授权产品销售额突破10亿元,授权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市场与对外合作科科长贾喆介绍。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该市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确保农畜产品的卓越品质和安全性;建立“申请、监督、管理、退出、奖励”长效机制,保护商标品牌;积极推动与“蒙”字标合作,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让当地优质农畜产品名扬四海。

今年初,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进京年货节暨2025年订货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巴彦淖尔市76种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惊艳亮相。开幕式上,北京企业与巴彦淖尔市现场签订亿元采购协议。

“巴彦淖尔的葵花籽、驼奶粉、糯玉米和面粉十分地道。尤其是黄柿子火锅底料,味道特别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美味,真是太好了!”在品鉴环节上,北京市民王鹏赞不绝口。

除了“天赋河套”,巴彦淖尔市还成功培育了河套向日葵、巴彦淖尔小麦、磴口华莱士、华蒙肉羊等大批优质农畜产品。河套、恒丰、澳菲利、草原鑫河、三胖蛋等多家企业品牌荣登内蒙古知名(百强)品牌榜单。

为拓展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巴彦淖尔市充分发挥京蒙协作机制,实施“六个倍增计划”,围绕“四进”(进部委、进社区、进餐饮、进商超)全面进驻北京市场;受邀参加2024年第三届京蒙产业对接大会,并获得“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营销店”授牌;与中国邮政签订合作协议,精选优质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通过邮乐网和邮政帮扶产品进行销售;通过北京流通企业,600余款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首都各大商超。截至目前,“天赋河套”在全国布局41家店铺,在7个重点市场建设6个前置仓,确保产品配送和运营效率。

“我们的农畜产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超市里都能买到,备受消费者青睐。”农畜产品销售商韩梅梅自豪地说,“品牌战略的实施,为家乡好物拓宽了销售渠道,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品牌战略和销售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巴彦淖尔市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全方位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并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全产业链升级。

巴彦淖尔市围绕小麦、肉羊两大主导产业,打造国家一流农高区;依托“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提单产”思路,全市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最高单产均创全区纪录;自主培育“华蒙肉羊”新品种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针对肉羊、向日葵、玉米、小麦等11条农牧业重点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同讲好巴彦淖尔品牌故事。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走品牌战略引领农牧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之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多元化的高端农畜产品品牌矩阵,实现河套地区生态精品农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为内蒙古农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局长孙立新说。(记者 薛来)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内蒙古医保支付管理实行“驾照式记分”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为维护医疗保障基金安全,保护参保人合法权益,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从3月1日起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实现动态精细化管理,有效遏制医保基金滥用现象。 《细则》明确,相关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使用基金结算的医疗类、药学类、护理类、技术类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医疗费用和医保结算审核的相关工作人员;二是定点零售药店为参保人提供使用基金结算的医药服务的主要负责人(即药品经营许可证上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李中增代表:“科技+人才”双驱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李中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创新的味道很浓,加快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对于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李中增介绍,2024年,自治区本级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688人,较上年度增幅46.7%;全区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406万人次、121万人次,初步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但依然存在高层次研发人员短缺、高水平研发平台匮乏等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