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左后旗:奋力打造“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兴业的“广袤沃土”,更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后,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更离不开一流的政务服务。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聚焦工作能效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数字赋能深化,持续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数字化建设,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搭平台建机制提能效,构建“高效办”的服务模式
“以前开饭店需要跑动多个部门分别办理营业执照、户外牌匾备案及食品经营许可证业务,现在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把全部业务都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在科左后旗政务服务办事大厅里,锅大帅笨牛庄法人孙女士接过“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激动地说道。
“一窗通办”提档升级,将多个部门、窗口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整合至7个“全科受理大综窗”集中受理,实现从“一事跑多窗”至“一窗办多事”转变,极大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157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旗本级政务服务大厅,提供预约延时、政务专递免费邮寄、绿色通道等服务,夯实“一站式”服务水平。设置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人才、法律、咨询、公证等服务,实现“即来即办”。对医保、社保、应急、财政等部门专网进行融合,将全旗41个部门1605项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在全区率先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向自助终端延伸办理,推动个人和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29个事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提供“暖心办”的服务模式
“在以前办理各项手续,都是我们自己跑,时间长、周期慢,现在所有项目手续都帮办代办完成了,大大减少了我们跑手续的时间,我们很省心、很放心。”内蒙古牧人工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先生说。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设置营商环境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陪同办”、帮办团队“敲门”送礼包、“上门”讲政策、“政府开放日”“政务服务体验员”招募和“政务服务体验月”,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把脉问诊”营商环境工作。目前,已为194个项目提供帮代办426次、上门办84次,解决问题84件,有效推动63个项目开工建设,企业满意度达100%。以党建为引领 扎紧织密“1+20+N”基层政务便民服务网,从解决基层群众办事“痛点”“堵点”出发,在旗级大厅、苏木镇、嘎查村(社区)设立帮办代办窗口298个、组建帮办代办队伍313支,确保政务服务事项“有人管、有地说、有人办”。
聚数智抓创新促转型,创建“智慧办”的服务模式
“我之前在直播间咨询了业务,今天到这几分钟就把事办完了,这么快就通过了审核,确实是省时又方便!”李先生不禁感叹。
成功搭建全国首个“AI数字人+真人”政务服务全时直播间,持续拓展“AI+政务服务”应用场景,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口述登记”“一键”生成,以“AI+”助力政务服务“智慧办”。此项工作入选中国第四届数字政务发展年会的“数字赋能审批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区率先推行云提醒“无感审批”升级版,3384家市场主体享受到执照年检、许可证延续等无感服务。强化电子证照应用,归集汇聚74类51万条电子证照数据,关联电子证照1056项,办理“免证办”7123件,有29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区通办”网上可办、206个事项实现点对点“全区通办”、433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搭建更多应用场景,创新升级“政务服务数字指南”,梳理12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中常见问题239份,形成政务服务地图21个,为群众提供智能办事引导、办事网点导航、远程在线帮办等服务。(刘智奇)
来源:科左后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