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深入推进“六个行动” 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起来

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助企行动、就业促进行动、节水行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六个行动”,是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重点部署、全力推进的重大任务。为确保“六个行动”高标准开局、快动作起步,通辽市第一时间召开“六个行动”推进部署会议,进一步明确实施“六个行动”的目标任务、推进机制、工作要求,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实施“六个行动”牵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跨越追赶。
当前正是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也是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开鲁县组成“就业帮扶志愿服务小队”走进商圈,开展招聘、政策宣传活动,助力求职者与企业精准匹配。“就业局给我讲解了一些相关的就业政策,还有一些就业岗位,对我接下来找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开鲁镇居民余金红为这种招聘新模式点赞。
连日来,通辽市各地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从制定方案、宣传政策、创新招聘服务模式、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多点发力,以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今年,通辽市以“产业扩岗、转移就业、留才引智、创业带动”4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创新实行进旗县、进高校、进企业、进商圈、进社区“五进”招聘服务模式,建设1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就业供需高效对接。预计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2.4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
近日,库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谷龙塔商贸有限公司,指导企业正确使用“蒙”字标认证标志。“工作人员协助我们准备了认证所需的文件,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公信力和辨识度,预计我们今年的利润可以增加10%。”该公司副总经理安秀玲说。
今年,通辽市开展“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和质量强企、知识产权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行动,通过建立完善企业点单、服务进企双向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回应和解决好企业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五大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辽市将提振信心、攻坚克难,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突出结果导向,谋划推进重大项目。通辽市将高质量推进项目策划、高效率推动项目开工、高标准促成项目投产,围绕主导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和配套升级,分类建立项目库,形成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项目储备体系。定期开展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淘汰落后项目,补充优质项目,确保项目储备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今年春季续建项目100%开工,上半年所有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
紧盯急难愁盼,组织实施助企行动。开展助企行动要“不添乱”“多帮忙”“讲诚信”,实打实地为企业在争取项目、拓宽销路、节约成本、联系信贷、保障要素等方面铺路搭桥,共同营造重商、护商、暖商的良好氛围。
强化精准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辽市将从产业跟踪服务、技能培训服务、本土用工服务三方面入手,抓产业、办企业、增岗位、扩容量,聚焦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聚焦农业领域,抓好节水行动。继续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创新研发农业节水新技术、新装备,确保新增节水1.3亿立方米。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节水积极性。压减高耗水作物,因地制宜扩大耐旱作物种植比例。
注重优势互补,深化区域合作。与蒙东盟市、东北三省、国内发达地区,围绕煤炭、新能源、医药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等多方面取长补短、借势发展,努力在深化区域合作上取得更明显的进步和突破。
紧扣主题特色,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重点从“展示新时代风采、把握共同体意识、彰显内蒙古气派、唱响西辽河文明、挖掘科尔沁底蕴、推进数字化赋能”等六个方面做好文章,重点打造“六大体系”、培育“六大品牌”,在弘扬北疆文化的实践中充分展现通辽作为。(刘安琪)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