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巴彦淖尔

节水行动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025年02月21日09:49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2月18日,记者走进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鸿德污水处理厂总控室,大屏幕上清晰展示着从预处理到深度处理再到消毒等污水处理全过程。厂区内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都经过严格的智能化在线监测。

  该厂通过智能化在线监测,确保污水处理全过程严格达标。2024年,共处理污水558万吨,日均处理量达到1.53万吨,达标率为98.9%。处理后的中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主要用于电厂、水务企业、道路洒扫和湿地生态补水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我们还在厂区内建设了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255.37万千瓦时,为污水处理厂提供稳定的绿色电能,可节约918吨标准煤,进一步节约了能源。”鸿德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张鹏程说。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该市在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黄河村甜糯玉米现代化产业园,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成为节水增效的“功臣”。据内蒙古沃原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晓英介绍,过去作物生育期每浇一轮水每亩需要用水100立方米,每年至少浇4次。而现在,通过滴灌技术,每年灌溉10次,每次用水20立方米,节水率高达50%。

  “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的推广使用,不仅大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郭晓英由衷赞叹。

  走进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50多米长的数字墙上,需水评估、水量调配、方案对比、灌溉调度、水权系统等实时画面清晰可见。

  “这是河套灌区数字孪生应用测试平台,实现了物理灌区在计算机系统中虚拟映射。在系统中,通过遥感数据与地面监测站,可以快速、精准掌握灌区用水情况,并实时反馈到系统中,使分水调度更加高效、准确。”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永济分中心副主任姜杰说。

  2024年,巴彦淖尔市加快推进数字孪生灌区永济灌域先行先试试点建设,计划今年8月底前完成建设,为提高灌区科学分水调度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此外,7项灌区信息化标准规范通过自治区审核并作为巴彦淖尔市地方标准公开发布。

  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以节水行动为牵引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4年,该市加快灌区节水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度,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完善用水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引黄滴灌,开展水权交易和节水奖励,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协调水盐与生态平衡,全力保障灌区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01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6亿立方米。

  据悉,2025年巴彦淖尔市计划颁布实施《巴彦淖尔市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条例》,进一步细化节水措施。同时,还将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力争利用率达到50%以上。通过开展节水家庭、节水社区等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内蒙古4项举措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今年,内蒙古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方位精准服务,以4项举措全力推进2025年全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数量,持续提升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内蒙古注重科技型中小企业源头培育,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并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互认;加强企业材料审核工作,一方面要对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信息表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核验,另一方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与实地核查工作,确保企业申报材料无遗漏错误,避免影响申报及入库;持续为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通过企业特派员入企培训、举办政策宣传培训班等举措,加快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用好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常态化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综合运用即时监督、动态监管、集中抽查等多种手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信息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和材料核验,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检查抽检比例,推动企业规范管理。…
今年全区教育改革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确定
  2月19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内蒙古教育改革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基础教育方面,中高考改革平稳落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