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草总产值居内蒙古之首

记者从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24年赤峰市林草总产值达155.31亿元,连续两年居内蒙古榜首。
作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近年来,赤峰市依托深厚的林草沙湿资源,积极培育木本粮油、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画卷正在赤峰大地徐徐铺展。
建立文冠果木本油料林基地,推动文冠果产业化发展。赤峰市在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等地集中发展文冠果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挖掘文冠果林、文冠果花的观赏体验价值、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全力打造文冠果油、文冠果茶、文冠果止痛贴等系列文冠果产品,助推文冠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目前,赤峰市文冠果面积达66万亩,选育、审(认)定10多个文冠果新品种和优良品种。
发展果蔬经济林,激活绿色发展新动力。近年来,赤峰市重点发展蒙富、123苹果、南果梨、锦绣海棠等特色经济树种,打造一批果蔬经济林示范基地、示范果园、示范户,取得了显著成果。宁城县年产水果16.8万吨、产值8.2亿元,带动从业农民2.2万户、人均增收5600元;林西县发展“内蒙野果”11.7万亩,年产水果7.1万吨,林果产值达1.6亿元。据统计,现下赤峰市果蔬经济林面积171.8万亩,其中结果面积达98.3万亩,林果总产量约56万吨。
培育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产业,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赤峰市栽培林下食用菌0.3万亩,发展林下药材种植10.46万亩,林下养殖达24.7万只(头),参与农牧民4.6万户。各旗县区纷纷发展林下经济,硕果累累,亮点纷呈:喀喇沁旗发展林菌种植面积7500亩,每亩地年均效益达万元,吸附周边2000余群众投身其中;林西县老虎石沟村建设内蒙古中药材交易市场,与农户签订协议,对中草药实行订单制收购,以保底价回收,并吸纳当地农户就近就地务工,给药农们提供双重保障,让“飘香”的草药成为百姓致富“良方”。
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实现“绿富”双赢。赤峰市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丰富的保护地景观,大力拓展森林浴、森林食疗等特色服务项目,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康养特色小镇等,仅2024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达280万人次,间接安排就业人员近万人。截至目前,赤峰市共有10个单位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认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和“中国森林康养人家”。(记者 王塔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内蒙古4项举措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
-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今年,内蒙古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方位精准服务,以4项举措全力推进2025年全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数量,持续提升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内蒙古注重科技型中小企业源头培育,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并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互认;加强企业材料审核工作,一方面要对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信息表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核验,另一方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材料与实地核查工作,确保企业申报材料无遗漏错误,避免影响申报及入库;持续为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通过企业特派员入企培训、举办政策宣传培训班等举措,加快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用好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常态化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综合运用即时监督、动态监管、集中抽查等多种手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信息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和材料核验,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检查抽检比例,推动企业规范管理。…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