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上演“社火狂欢”
2月4日正月初七,以“金蛇狂舞闹新春 我在包头过大年”为主题的包头市首届社火大赛决赛在包头“黄河第一村”热热闹闹开场,21支社火团队的近1500名队员齐聚黄河岸边,为广大群众带来春节假日里的“社火狂欢”。
活动现场,划旱船的大爷喜气洋洋,赶驴的大娘青春洋溢,大学生秧歌代表队精气十足,意气风发的少儿腰鼓队精神抖擞,扇子舞、汉伞、彩车、高跷、脑阁、台阁、舞龙、舞狮等形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轮番登场,在“黄河第一村”里一路走、一路舞、一路演,引得现场喝彩声一片。
今年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首个“非遗版春节”,正月初四至初七,包头市举办别开生面的社火大赛,旨在丰富蛇年春节文化内涵,庆祝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到来,打造具有包头地方特色的社火“非遗版春节”文化品牌活动。本届社火大赛不仅是技艺与才华的较量,更是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展现和延续。大赛将传统与现代相衔接、文化活动与景点景区相融合,突出非遗元素和特征,是今年包头市春节期间系列迎新春文化活动中一项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
据介绍,为让社火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夺目耀眼的光彩,本届大赛深入挖掘本土社火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内容与表演形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打破以往以中老年社火表演队伍为重心的局限,突破年龄的界限,汇集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多元化队伍,使得社火大赛表演更加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同时,在技艺传承上十分注重传统化,采用“跨地域”“老带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技艺,确保包头本土社火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在这场充满坚守、保护和传承的春节文化盛宴中,让社火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得到生动展现与有力推动。
据悉,大赛期间,除了精彩的秧歌、高跷等社火演出外,还设有各式各样的包头非遗展示摊位和民俗体验活动:技艺巧妙的六合枕、活灵活现的非遗剪纸、灵动精巧的面塑、栩栩如生的糖人和葫芦烙画等,更有老浆凉糕、德记硬糖、徐氏杏干、老包头茶汤等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观赏社火表演的同时,深入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记者 蔡冬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