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赤峰

松山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守好良田满仓“耕”基

2024年12月19日16:53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连日来,松山区抢抓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明年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夯实“耕”基,助力乡村振兴。

在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王家地村25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开挖沟槽、铺设管道,施工人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一片繁忙景象。

工作人员正在施工。

工作人员正在施工。

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王家地村党总支书记王庆东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王家地村耕地条件较差,存在机电井设备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车辆进出不便等问题,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推进,我们村农田大变样,现在是地平整、田成方、每次灌溉亩均水费10元上下,亩增产100公斤,达到了省时、省力、省人工的目标。”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

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地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其余部分预计在2025年建成。近年来,松山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投融并举、共管协力”模式,通过对农田“三打破、五统一、小改大、高改平、弯改直”,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赤峰市松山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其中,新建旱作高标准农田10.17万亩,新建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1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64万亩。项目建成后,松山区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63.66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5.29%。

松山区农牧局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董建勋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实现‘一创、四提、三减’八大优势,即创造良好田间作业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群众人均收入,提升土地利用率,提升机械作业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用水、用电,减少土壤破坏。”

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松山区以“农田规模化、宜机化、生态化”为基础,以“全区一盘棋、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为措施,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高产稳产、生态友好”为建设标准,高标准配套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高质量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推动各类要素集聚,不断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抗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下一步,松山区将通过强化‘林电技管、田土水路’建设,融入绿色防控、科学管理、循环发展等内容,推动现代高标准农田产业链条延伸。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同时,构建智慧农田管理平台加卫星遥感监测,汇聚土、水、肥等耕地质量数据,实现对耕地的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监管,推进‘粮田’变‘良田’建设进度,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松山大地的粮仓越来越丰实。(刘子强、郑文艳)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