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弥合校企断层 智育AI人才
画图机械手臂熟练地在图纸上画出标准的圆形、方形、菱形;搬运机械手臂准确地将物品搬运到指定的位置。这些场景都是由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编程来进行系统操作完成的。
近期,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的学生在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进行培训实习。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的学生进行机械手臂操作的结业考试。人民网记者 寇雅楠摄
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双创”示范区重点打造的新兴项目,于2024年9月式成立,基地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通过双轮驱动模式,将工业实践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一方面为工业企业输送急需的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企业人才短缺困境;另一方面,为院校师生提供一线工业现场系统设备实操平台,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并拓宽就业渠道。
“在学校的时候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实践学习,这次实习,我学习了工业机械手臂的画图和搬运项目,目前应该可以拿到相关行业的初级证。”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的学生圆圆告诉记者,“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多了一项新的选择。”
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通过多元化服务,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15所院校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共建实验室及数字合作等方面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在“2024年内蒙古全区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生产单元数字化改造赛项”中,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携手各方推动职业技能竞赛普及与职业标准推广,探索赛教融合新模式。针对2025届毕业生,基地率先启动实习实训计划,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构建智能制造实习体系。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工业编程机器人公益课程。受访者供图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课程和企业实际操作是有断档现象的,比如说一些学校注重理论,一些学校的操作设备没有及时升级更新,这都对学生走进工作岗位有局限性。”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负责人马平告诉记者,“我们的意义就是搭建一个桥梁,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接近工作生产环境中用到的机械设备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们建立一条清晰的职业通道。”
截至目前,内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应用实训基地已成功举办20余场大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培训及学科交流活动,累计实训院校学生达500人次,真正实现让区域内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我们计划在3年内,实现培养学生3万人,带动企业员工技能提升1万人,实现带动就业6万人。”马平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