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世德:
牢记“国之大者” 勇担历史使命 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实践路径,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要求内蒙古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一直以来,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五大任务”之一,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近日,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如何激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生动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世德。
内蒙古日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作出了哪些努力?
赵世德:我们始终保持攻坚态势,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在自治区、盟市分别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首先,及时出台《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颁布了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其次,全面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我们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使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健全。此外,我们还成功承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蒙古论坛,充分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助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内蒙古日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首要任务。请问内蒙古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世德: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全区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86.2%提高到90.2%,PM2.5浓度由3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由2015年的5个增加到1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由2014年的57.7%提高到79.1%,劣Ⅴ类水体比例由9.6%降低至1.7%,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支流国考断面水质实现了全面消劣。围绕水质改善、水量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统筹实施了湖泊等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一湖两海”水域面积保持在合理范围,呼伦湖、岱海成为国家水生态监测评价试点湖泊,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高至Ⅳ类,察汗淖尔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流域生态环境呈向好态势。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内蒙古日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是如何抓住改革契机,加快推动我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
赵世德: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建立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项目库和生态安全屏障科技智库,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出台《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张全要素生态环境管理底图,一套三类分区环境管控单元和一份多层级、多维度准入清单。积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目前全区已上报环评审批申请的3101个重大项目已批复3100个,审批完成率99.9%。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核发许可证866张,登记管理1395张,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火电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在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研究找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着力点,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内蒙古落地落实、在生态环境领域见行见效。我们将按照把全要素全方位治理的格局、生态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机制“三个立起来”要求,推进系统治理与重点攻坚、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压实政治责任与各方协同联动“三个结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上干在前、走在先、做表率。(记者 帅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