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从学校到社会 从生理到心理

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
2024年11月26日10:02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

2023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怎样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呼和浩特市给出自己的“一米视角”答案。

上学:以儿童视角创设环境

8点半,晨雾朦胧,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实验幼儿园内欢笑声不断。

室内,美术老师王文津正在指导对美术感兴趣的小朋友,动手制作拼贴画。先贴出马路,再画出楼房。王文津说:“小朋友们制作的主题是梦想中的城市。”

室外,大五班的生活老师杨春兰正在带着小朋友跳舞。热烈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小小的身体跟着节奏舞动,神情可爱、动作认真。

在教育服务方面,呼和浩特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到100.61%。

赛罕区实验幼儿园以“一米高度”友好原则打造班级环境,将室内材料按自然、木质、塑料、纸线布泥、观察养护、文具工具等分类并配合幼儿身高摆放对应材料柜。此外考虑幼儿的活动空间、情感需要等,特别在公共拐角区设置了暂停角、鼓励角、选择角、拥抱角、沟通角。

赛罕区实验幼儿园园长陈娜仁介绍,室内自主游戏打破空间局限,设置材料超市,秉持任何材料可拿到任何地方去玩的理念,做到儿童的游戏儿童做主。户外自主游戏场地互通互达。同时让幼儿参与环境建设,从课程到游戏都真正做到儿童为本,以儿童发展优先。

赛罕区实验幼儿园教师正在指导小朋友制作“梦想中的城市”。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赛罕区实验幼儿园教师正在指导小朋友制作“梦想中的城市”。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除了校园,还有很多儿童选择在医院“就学”。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张虎晓说:“我们的儿童早期发展基地聚焦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

他介绍,一方面,在亲子活动场地与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自有土地改扩建,成立全市首家公立医院设置的托育机构。另一方面,突出“医育教”结合模式,发挥医疗机构的功能。

婴幼儿照护服务为医院职工和周边社区职场父母解决了“科学育儿难,孩子无人带”的现实需求,现已累计服务500多个家庭。2022年,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挂牌成为自治区首家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

成长:撑起儿童关爱保护伞

从家到学校,从心理到身体,儿童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内,色彩斑斓、灯光柔和。儿童保健科心理咨询师李梦君正在整理孩子们康复训练时使用的设备。

谈起儿童保健工作,李梦君思路清晰、眼中有光。儿童保健科是呼和浩特市级重点学科,面向全市0-17岁人员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健康状况并科学评估。

2023年,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母婴健康服务部一楼用房为儿童康复用房,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引进天轨悬吊训练系统、儿童悬吊密集网等先进康复训练设备和相关教具,成为呼和浩特市首家公立儿童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面向0-17岁人员的各类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提供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沙盘心理治疗等康复项目,尤其突出中医康复特色。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内景。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内景。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不仅关注儿童身体健康,呼和浩特市两级检察机关打造“卓兰未检”工作品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张宇介绍,卓兰是烛火之意,以智慧之光、温暖之光、希望之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具体工作包括,推进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被害人提供心理干预、法律援助、转学安置等多元化综合救助;与市公安局、市妇联联合出台《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一站式取证和证据审查办法》;设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接待窗口”......

卓兰未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模拟法庭。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卓兰未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模拟法庭。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张宇说,通过这些举措有效撑起儿童关爱保护伞。其中有很多细节的举措,比如我们建立了3所“一站式”办案场所,累计对62名未成年被害人开展一站式取证工作,避免重复询问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张宇表示,卓兰未检将持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腻与坚持,关注和关爱首府未成年人,不断回应新时代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回家:打造儿童友好服务阵地

工作日上午,于晓玲抱着不到两岁的小外孙在达尔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读画本。

于晓玲说:“我们平时经常带孩子来社区,这边有玩具、书,最重要的是还有和他同龄的孩子。”

赛罕区达尔登社区所辖5个小区,现有0-18岁居民1890人。为了解决辖区内双职工家庭对孩子看护难的问题,社区联合艺之苑学校、美麟江南幼儿园等多家单位,针对本社区内有托管需求的3周岁至6周岁学龄前儿童,提供托管服务,针对一年级至六年级的青少年,开设为期3周的“达达小苗成长营”寒暑假托管服务。

此外,联合家、校、社等多方力量,社区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各类主题特色活动。赛罕区达尔登社区书记贺靖表示,社区坚持“儿童优先发展”理念,从儿童视角出发,持续优化儿童公共服务,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

达尔登社区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带娃”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达尔登社区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带娃”。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据呼和浩特市发改委介绍,呼和浩特市出台《呼和浩特市户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试行)》,将呼和浩特市户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由0-10岁扩大到0-18岁,同时,0-7岁人员救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万元,新增11-18岁(不含18周岁)每人每年1万元的救助金。

对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由每人2000元/月提高到每人2200元/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由每人1700元/月提高到每人1900元/月。每年为每名孤儿大学生提供1万元助学金。与符合条件的90名社会散居孤儿和52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签订协议明确监护人监护义务和责任,完善了孤弃儿童收养管理。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库,提升法律援助质量。

此外,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一方面,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拓宽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现有基础设施适儿化改造。

据介绍,2021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同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意见,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经过和各部门一年多的努力,呼和浩特市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权利保障更加全面。”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副科长王美佳说,“接下来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要求,继续提升呼和浩特市儿童友好的公共服务,共同呵护‘青城’小主人们健康茁壮成长。”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