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太空种子”在京正式交付
10月2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办的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在北京航天五院航天城展示中心举行。阿拉善盟作为载荷单位、额济纳旗作为卫星发射地受邀参加。
实践十九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充分发挥新一代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育种周期短、搭载效率高”优势,圆满完成近千个种质资源空间育种试验,为我国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阿拉善盟胡杨、肉苁蓉、锁阳等43种荒漠物种涵盖其中,总重达4986.3克。
据了解,太空育种是将种子等植物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进入太空,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诱发种子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新种质的作物育种新技术。为选准选优本次载荷种质资源,争取最大搭载份额,在额济纳旗的大力支持下,阿拉善盟科技局在全盟范围广泛征集、严格筛选,多次对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最终将额济纳胡杨研究所、兰州大学、天津大学、内蒙古至臻沙生药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企事业单位的优质种子送入太空,首次完成了阿拉善盟由官方牵头推进实施的太空育种试验。
近年来,阿拉善盟始终致力于提升特色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选育等工作。阿拉善盟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淑霞表示,阿拉善盟将紧紧围绕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额济纳旗地域优势和东风航天城资源优势,推深做实太空育种工作,让更多特色良种搭载航天器“飞天”,筛选培育出更多适合在阿拉善盟荒漠土地种植的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加速阿拉善盟种质资源创新步伐,有力推动生态持续向好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为早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科技支撑。(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侍新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