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通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题

内蒙古通辽市:探索“事业编制企业用”新模式 助企开怀纳才、携手留才

2024年10月28日11:01 |
小字号

用事业编制为企业人才保驾护航,减少人才顾虑,拓展人才择业空间,让“来通留通”人才感受到政府和企业的诚意,这就是通辽市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探索实施的人才保障举措“事业编企业用”。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通辽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打破传统引才模式,创建“政府+企业”引才机制,创新探索“事业编制企业用”的新模式,精准助力重点产业、企业攻坚引才难题,制定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通过给编制、强保障、强服务的方式,破解区域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提升引才吸引力,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将人才创造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通辽市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支撑,强化引才政策集成更新,进行引才工作模式创新,积极向区域重点企业征集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在既有配套人才系列政策基础上,在科尔沁区先行试点,制定《2024年度通辽市科尔沁区“事业编制企业用”人才引进实施方案》,保障科尔沁区重点产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在待遇福利、编制落实、考核任用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营造爱才、惜才、敬才、容才、留才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今年首批确定为科尔沁区龙马重工集团和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引才23人,公告一经发布,吸引了近200人报名,其中36人通过资格审查、27人参加面试、20人参与人才评价,成功为两家企业引进聘用高层次人才9人。

充分赋予人才自主选择权。“事业编制企业用”引才工作充分尊重人才自主意愿,所引进的人才在企业服务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可自主选择继续留企工作,也可根据自身意愿到相应事业编制岗位工作,同时享受人才集成系列政策。对于表现优秀的人才,明确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在研修培训、医疗保健、子女入学、休假疗养和周转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

将事业编制投入企业使用,不仅是对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也是对现行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既促进了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交流,为事业单位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输送了新鲜的血液,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优化,可以发现更多适合促进通辽人才健康发展的新模式,为通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宁福林)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

(责编:张聿修、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