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生态质量连续3年全区第一

强化科技支撑 守住绿水青山

2024年10月27日07:44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东北亚水塔”……人们把这些赞誉之词,毫不吝啬地送给了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是祖国北疆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全球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调节功能。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全力以赴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守住绿水青山,厚植生态沃土。

  呼伦贝尔草原约占内蒙古草地总面积的12%,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但过去由于长期过度放牧等原因,在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域,形成了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市一直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统筹安排全市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及各类生态建设,全力治理超载过牧。

  通过实施分区治理、推进光伏治沙、强化科技支撑、探索建管以银行贷款+国企+社会力量的新模式,呼伦贝尔市“三北”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成效卓然。2004年到2019年,全市沙地面积减少了130多万亩,沙化趋势和过牧形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今年,呼伦贝尔市依托“三北”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重点工程,科学规划,编制了7个“三北”工程市级子项目,采取造林种草、退化草原改良等治理措施,全力推进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全市14个旗、市、区全部纳入“三北”工程协调推进区、巩固拓展区,总任务2881万亩,目前已完成109.46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54.09%。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呼伦贝尔市今年推出了“强化草原过牧管控、摸清草原放牧底数、实现草原带薪休假、禁止非返乡畜流动放牧、实现草原集约经营、化解饲草短缺难题”六大措施,积极开展治理超载过牧专项行动,草原过牧超载治理初见成效。

  呼伦湖是呼伦贝尔草原上唯一的浩瀚大泽。21世纪初,呼伦湖曾一度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2013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坚决扛起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政治责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推进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呼伦湖正实现从生态退化到生态向好的华丽蝶变。

  今年以来,呼伦湖流域11个治理项目全部按期复工,生态补水按期启动。在呼伦湖流域开展了水生态环境问题春季排查整治行动,清理畜禽养殖越冬粪污23.26万吨、生产生活垃圾0.88万吨、病死牲畜尸体3682头(只)。截至7月底,呼伦湖水面面积2237.1平方公里,水量134.6亿立方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呼伦贝尔市有12万多平方公里的森林,其中,大兴安岭森林约50%的面积在呼伦贝尔境内。为了保护好这片浩瀚林海,呼伦贝尔市天保工程实施面积达3572.72万亩。

  天保工程实施中,呼伦贝尔市在管理上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机制,建立起“林业局→林场→管护站→管护人员”管护组织体系,把森林管护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把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了管护人员职责和权利。

  以“天保工程”实施为载体,呼伦贝尔市天然林保护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14年,呼伦贝尔市森林面积365.68万公顷,2019年,森林面积373.15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了7.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了0.5个百分点,天保工程区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呼伦贝尔市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2021—2023年盟市、旗县生态质量评价结果中,呼伦贝尔市生态质量连续3年在12个盟市中排名第一,是全区唯一被评价为生态质量“一类”的盟市。(记者 李玉琢)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