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创新开展“1+2”结对共建活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一股文明的力量正在乌兰察布大地蓬勃生长。
这股力量源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1+2”结对共建活动。
乌兰察布市共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02个。但该市由于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再加上老年人较多,各地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时常常面临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的难题。
为缓解这一难题,乌兰察布市在全区创新开展了“1+2”结对共建活动,以开展志愿服务、完善共建机制为抓手,有效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落实。
“1+2”,一个简单却富有深意的数字组合。在这里,“1”代表一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校园),“2”代表两个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文明单位与实践站“双向奔赴”,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从此便有声有色地开展。
“大爷,我们来帮您擦擦玻璃,打扫打扫家……”10月20日一大早,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南店村幸福院迎来了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是察右前旗水利局志愿服务队的队员。
幸福院里,志愿者们手持铁锹、锄头,干劲十足。一部分人忙着挖地翻土;一部分人则拿着扫帚、垃圾袋,细心地打扫着院内的每一个角落,确保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
“什么样的行驶行为是错误的?”“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处罚多少钱?”在集宁区马莲渠乡大十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小课堂正在进行。
乌兰察布市公安局集宁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的民警们通过讲解、演示、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安全知识。
短短半个小时的宣讲,村民反响热烈,大家期待今后能开展更多这样的活动。
共建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各文明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深度融合和双向促进,结合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创新运用“讲、评、帮、乐、读”等形式,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开展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活动有质感有温度。
文明单位带着丰富的资源和满腔的热情,走进实践站,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他们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志愿服务和丰富的活动,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走进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股温馨而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室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制作着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这里,已经成为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新天地。
纳令沟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彩霞介绍:“我们村的妇女比较多,以前都闲在家里,在旗人社局的帮助下,乌兰察布市志达培训学校为我们开展了手工编织技能培训,50多位村民通过培训,已经熟练掌握了制作技能,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
在共建过程中,文明单位与实践站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反馈机制。群众的声音被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期待成为共建活动的重要参考。这种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共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目前,该市607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校园)已对接123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群众达35.8万户,累计开展“1+2”结对共建活动5000余场,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
“1+2”结对共建活动,不仅让文明单位与实践站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在群众心中种下了文明的种子。(记者 皇甫美鲜 郭奇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