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贴身”护卫
呼和浩特市聘用1168名生态护林员,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层层落实管护责任、提高管护能力、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等,在全市9个旗县区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基层护林网络——
9月11日,中雨。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国营南天门林场,护林员郝云在一大早就套上黄马甲,带着工具,开始冒雨进山巡林。“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检查好每一个角落。”郝云在一边仔细观察四周,一边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认真排查林间的安全隐患。
郝云在从小在这里长大,熟悉每一片山林,也了解周边群众的生活生产习惯,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防护。作为南天门林场宝贝沟作业区的负责人,郝云在带领队员们管护着3.8万亩的山林。“这么大一片山林,靠一两个人肯定不行。我们这个区域一共有8个护林员,每个人承担着3000多亩的管护任务。尤其是越到关键节点,护林防火工作越是需要认真、细致,马虎不得。”从事护林工作30多年的郝云在说,这片山林已深深融入他的生活。
南天门林场建于1959年,辖区总面积31.53万亩,行政区域涉及和林格尔县5个乡镇。这里重峦叠嶂、林海茫茫,药材、山野菜、野生动物、古树名木等资源极其丰富,是天然的动植物园。由于其风景秀美,一年四季游人不断,给这里的基层护林员增加了管护难度。
在首府呼和浩特,共有1168名像郝云在一样的生态护林员,用心守护着404.98万亩的森林安然。
生态护林员是基层林草资源管护的源头和载体,是绿水青山的“贴身”护卫。为发挥好护林员“前哨”和“探头”的作用,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林长制办公室专门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试行)》,同时指导各旗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护林员档案管理制度、管护责任制度、例会制度、考勤考核及奖励制度。目前全市所有聘用护林员已全部录入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上半年生态护林员平均上线率超过国家林草局要求。共上报火情、虫情和破坏林草资源事件数109起。
“我每天都是早上6点钟出发,天黑才回来。虽然要求我们每个月打卡22天,可在家我也不放心,还不如到林地里转一转。只要身体不闹毛病,我一天也不想歇着。”今年58岁的郭心宽,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新脑包村脑包南山唯一的一名护林员。十几年来,他平均每天都要走上几十公里,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
郭心宽负责的林地大约有1万多亩,加之林地内坟茔有2000多个,管护难度较大。但他一直坚持“要想护好林,就不能怕得罪人”这个朴素的道理。“争吵是常事,有几次还挨了打。但是,看着自己守护的山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心里很欣慰。现在,村民们素质也提高了,都挺配合我的工作。”郭心宽对记者说,他守护的既是山林,也是家园。每当森林火险期,他就背着水和干粮蹲守在管护区的易燃点,认真细致地排查隐患,丝毫不敢懈怠。
林草业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
“这几年我们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层层落实管护责任、提高管护能力、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等,全市9个旗县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基层护林网络。林草资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林草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控制指标,林草案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资源防护科科长冯伟说。
“巡山护林,看似简单,但要干好这个活儿,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活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五道沟村委会护林员田永臻严肃地说。为此,这几年呼和浩特市每年开展护林员业务培训,包括组织学习林业法律法规、护林员管理办法、林地资源监管、森林防灭火、病虫害防治、动植物保护等技能,全面提升护林员的巡护能力、履职能力和管护水平。今年全市各旗县区已累计开展集中培训 16 场次,护林员培训率达100%。
守望一座山,护住一片林。在远离城市的大山深处,多少生态护林员常年以山为家、与林为伴,坚守在巡山护林第一线,默默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绵薄之力……
“绿水青山”的背后,是一双双磨破的硬胶鞋,一件件浸满汗水的黄马甲,一个个坚毅前行的身影……(记者 李国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