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稻香小镇 振兴有“稻”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进入9月,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稻完全进入了成熟期。放眼望去,这片黑土地的田间地头处处充满着喜人的丰收景象。沉甸甸的稻子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仿佛满地尽披“黄金甲”,与晨光下的村庄、防护林,以及稻田中的鸭舍、稻叶上晶莹剔透闪烁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幅金灿灿的生态醉美北国秋色图。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作为兴安盟优质水稻的主产区,正以其丰富的水稻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全力推进“稻香小镇”建设,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2.7万亩,水稻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生态种养,催生稻田综合效益
“一亩普通稻田亩产1000斤左右稻谷,扣除承包土地、田间管理、收割等成本,纯收入也就是600多元。现在通过发展稻渔、稻鸭等立体生态种养,开展‘一亩田’订制认领后,一亩稻田的纯收入翻了三翻,进一步了拉动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扎赉特旗蒙源公司负责人王佰刚说。
为提升水稻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好力保镇推行订制认领农业,建设了“稻+鱼、稻+蟹、稻+鸭、稻+虾”四稻共生水稻认领基地1.6万亩,通过“宽窄行”和“纸膜插秧”等先进的水稻栽培模式,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稳产增效、粮渔共赢、生态环保”的稻田综合效益。同时,还积极延伸水稻产业链条,研发出"岭上兴记"大米酒、米宝雪糕、“鲜米十八吃”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大米附加值。
科技赋能,引领水稻产业升级
在好力保镇的稻田里,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让水稻种植焕发出勃勃生机。机械化播种育秧、无人机施肥洒药、水稻旱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和产量,还节约了水资源和人力成本,更是让好力保镇的水稻种植在节水、抗病、绿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由本土科研机构兴安粳稻优质品种科技研究所持续加大适合兴安盟地区水稻种子科研力度,培育水稻自主品牌,培养出一批耐低温、耐旱、抗病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为提升兴安盟大米良种种植率,促稳产保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依托"兴安盟大米"的品牌效应,好力保镇的大米从有“身份”到有“身价”,“绿品”正加速走出内蒙古、走进首都、走向全国。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旅游
“我一到这儿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从来没想过水稻还能组成这么精美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创新,真的不虚此行.....”一位来自泰来县的游客一边欣赏稻田画一边开心的向小编说。
眼下,彩色稻田画、稻作体验、稻田民宿、科普研学、“味稻”美食、专属IP形象“好粒宝”文创产品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稻田主题好力保稻谷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好力保镇依托丰富的水稻资源和独特的田园风光,建设了一系列以水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好力保镇位于中国版图“雄鸡”图案的“眼睛”位置,2023年,好力保镇荣获由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中国之眼 特美扎赉特”证书,这一荣誉为当地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在每年的丰收季节,好力保镇还会承办稻田音乐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据了解,自2022年10月至今,好力保镇乡村旅游项目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该镇通过深化"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农户紧密连接在水稻产业链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此外还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我们合作社近些年来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跟着我们务工赚钱的村民越来越多。不种地的村民,我们选择高价流转他们的土地,然后雇佣他们在合作社这边务工。选择种地的村民,我们以反租倒包、集中连片的形式,一家200亩、300亩,再分配给种地大户,他们按照我们合作社的种植技术进行耕种,这样他们产量也好了。”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岗说。
好力保镇党委书记鲁永泽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水稻产业为核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白玉亮 赵艳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