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呼和浩特

新城区:奔向物质精神共富之路

2024年09月04日09:2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有多滋润,看看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知道了。”这是当下流行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说法。

  从早到晚全时间段开放的活动室,喜欢安静的,看看书、写写字、下下棋;爱好热闹的,跳几曲广场舞。

  文化大院里,有专业的文艺老师指导乡亲们排演各类小戏小品。行走在乡间小道、田间地头的“红马甲”更是第一时间就把党的好政策带到了村民身边。

  近年来,新城区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既重视解决“口袋”的问题,也重视解决“脑袋”的问题,物质和精神方面一体统筹推进,努力探索各民族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新模式。

  如今,一幅乡村美、群众富、民风淳的乡风文明画卷在新城大地铺展开来。

  藏在“夕阳红”餐厅里的幸福故事

  “之前听说人家城里有为老餐厅,我们是真羡慕呀。如今我们村里也有了为我们服务的实惠餐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新城区大青山街道讨思浩村村民杨生财逢人就夸村里建起的“夕阳红”幸福餐厅。“这里有烩菜、焖面、包子、饺子、油饼、炸糕,菜品很多,还有我们老人爱吃的粥、面条,价格还公道实惠,这个餐厅真不赖。”

  “我们村留守老人比较多,吃饭难成了大问题。村委会考虑到这一情况便开始筹划建设为老餐厅。我们对老年人和困难群体都有补助,一顿饭算下来大概6元钱左右。”讨思浩村党委委员郭保平介绍,“为老餐厅从今年3月开始运营,非常受村民欢迎。”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文化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城乡医保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新城区农牧水利局局长乔国彪介绍。

  从民俗活动中解锁致富“新密码”

  乡土文化、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不仅展现人文情怀,还能通过挖掘、包装和推广,从中获得“真金白银”。

  今年春节期间,恼包这座位于大青山脚下的塞外小村先登上了央视特别节目,又火进了青城百姓的“朋友圈”,30余项80多场新春民俗文化盛宴精彩呈现,让美丽乡村的幸福年被更多人看到。

  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民俗产品、喜庆的现场氛围、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展演,在恼包村绘成了一幅现代民俗画卷。

  村民李林珍告诉记者,在民俗活动举行期间,他家生意的流水比平时多三四成。

  “新城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连续5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每年常态化举办讨思浩天苍节、古路板龙灯节、野马图六月六祈水节等民俗非遗活动。”新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王慧芳说,“我们同时也引入现代时尚元素的活动,比如推出‘恼包音乐节’等,更为年轻群体所接受。”

  新城区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如今已成为各村旅游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用村民喜欢的方式讲述农村“新事”

  “亲家母,不对,大妹子,我来跟你商量两个娃儿的婚事了!”在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村民活动中心,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二人台正在进行彩排,剧目以红白理事会助推移风易俗为剧情脉络,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让移风易俗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现在的新城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成为移风易俗举措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在生盖营村,有一个无人不晓的“乡里乡亲代东团”。他们是党员+乡贤+文艺团体组成的以党建为引领的村民志愿组织。

  通过改良代东词宣传红白事宴新要求,全程参与群众宴席,对宴席报备、餐标选择、礼金数目等逐一进行引导。代东团里舞蹈队的大妈们还免费为村民提供代东+演出一条龙服务,平均每场宴会为村民节约资金1.2万余元。

  截至目前,新城区保合少镇和恼包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镇,水磨村等10个行政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保合少村等10个行政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为88%。

  文明新风似一道绚丽彩霞,让乡村更美丽,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为新城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梁良)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