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包头市青山区:聚焦转型新动能 开辟发展新天地

挖掘新动能 激发新活力 

青山区全方位构建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2024年07月31日16:32 |
小字号

文旅之道,在于融合。近年来,青山区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教育、体育、农业等领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把提振文旅消费摆在突出位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和红色兵工旅游产品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全区文旅事业“顶流”冲刺再加码,助力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乡村文旅融合火爆“出彩”

“五一”假期,东达山上风筝翱翔、机甲炫动,非遗研学基地里挤满了想要亲手体验面塑、传统葫芦烙画、糖画等非遗项目的孩子。巷子里的文创雪糕,在兵工文化的硬核魅力下都甜了一个度。有声明信片的加入,让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有了科技“含量”。“相约北疆艺润东达”“礼赞时代奋斗美,共听北疆最强音”文化惠民演出,场场精彩,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艺术化再造,得到了时尚化表达。

不仅在东达山,包头市花圪台国际露营区的“春日国风畅玩节”主题活动也分外精彩。水上飞人表演、奇幻火山秀、水上打铁花、国潮花灯等精彩刺激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或漫游在国风集市,或排队投壶,捕捉平时因忙碌而遗失的美好,尽情享受着假日好时光。

乡村是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内容。青山区在深入挖掘、充分保护、积极传承和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围绕村民和游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乡村文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按照“乡村振兴、文旅赋能”的发展理念,青山区建设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做好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与服务大文章,整合兴胜镇东达沟、福合当、西边墙3个乡村的艺术创作、非遗传承、长城遗迹、生态农业、特色民宿等文旅资源,打造了以非遗文化体验、旅游演艺、农业观光、特色民宿、创意乡村艺术于一体的市民周边游度假村——东达沟村,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打底”、借文旅“赋能”的艺术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以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目标,青山区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达山游客服务中心、当代美术馆、民间美术馆、胶囊民宿、非遗街、特色民宿、长城文化红色教育展厅等景点展厅;花圪台国际露营区进行提档升级,全新引进水上花船、大型花艺展陈、欢乐集市等项目。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同时完善住宿、卫生、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既扩充了当地旅游配套设施,又让当地村民及广大游客从中受益。

青山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东达山29名入驻艺术家在开展各类艺术品的创作设计、生产制作等活动的同时,面向村民及游客开展口传心授式的艺术普及活动,使普通百姓能够学习艺术知识、掌握艺术技能、提高艺术修养、满足艺术需求。非遗特色街的23个非遗小铺常年展示非遗作品,让艺术惠民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实现了文化艺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此外,青山区还将当地特色、乡土风貌、优秀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吃、住、行、游、购、娱和研学旅游上下足功夫。推出红色旅游、手工艺品制作、蔬果采摘、特色民宿等一系列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树立乡村旅游形象,增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影响力。在东达山艺术区挂牌设立文艺志愿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妇女手工艺培训等活动基地,组织开展长城文化科普教育,以专家学者讲解、实地体验、“绘梦长城”等形式,积极引导孩子们从多角度感知长城、学习长城知识、了解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红色军工旅游硬核“出圈”

作为我国“一五”期间开始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包头工业文化气息浓厚,军工产业和红色文化旅游在这里深度融合,酝酿着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主城区之一的青山区,创新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加强特色工业文化展示,丰富工业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推动工业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一机集团、北重集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三大军工企业军事资源,深度挖掘地区军工历史文化,开发了以北方兵器城、军工文化广场、自由路二号街坊兵工文化社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兵工文化核心的红色军工旅游路线。

北方兵器城是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建的集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先后获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蒙古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陈列着陆海空各类代表性武器40件。

包头军工文化广场设有军工人(军工人物)、军工事(发展历程)、军工魂(军工精神)三个部分展示和一机集团、北重集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生活相关的人物、事件、发展历程等军工文化元素,是包头市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自由路二号街坊兵工文化社区以兵工文化为主线,保留老苏联楼青砖、红瓦、绿窗框、标语等历史印记,布局兵工文化区、防空洞记忆区、特色休闲区等功能板块,打造服务功能齐全、具有兵工文化特色的完整型宜居社区,被誉为青山区“一五”期间工业文化的“活化石”。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兵工院校之一、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之一、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包头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设置了兵工文化教育展馆、工匠文化展厅、上汽大众SCEP校企合作项目培训基地、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供游客参观体验。

旅游消费升级“破圈”

作为包头潮流感和烟火气完美融合的“新宠”,印象城成为市民闲逸舒适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观景露台这个充满艺术气息和浪漫氛围的多元化文化空间,更是让大家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露台音乐会上沉浸式感受了一把包头的“文艺范儿”。而“体育赛事进商圈”活动的开展,也成为青山区积极培育体育赛事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促进体育与商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景区、街区、商圈活力的有力实践。正翔国际北京华联购物中心与东达山度假村、花圪台国际露营区三地同唱“一见青心”骐骥街头音乐汇,为市民及游客营造了文化新场景,带来消费新体验和生活新方式。

按照“科学规划、规范运营、文旅带动、提升品位”的原则,青山区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等多元业态,推动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体验、购物等多业态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提振文旅商家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结合各重要节日节点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旅游活动,不断夯实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打造多业态于一体的全天候、全产业链的旅游休闲街区。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累计开展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活动、非遗体验展示、旅游宣传促销、文旅惠民等100余场文旅活动。北方兵器城、东达山度假村、花圪台国际露营区等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4万人次,营业额57.5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6.7%;6家星级酒店接待游客2160人次,营业额67.5万元,同比去年增长40%。

文旅产业逐渐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青山区着力在内容、管理、服务、创新中练好“内功”,持续推动文旅与农业、商业、工业、体育、教育等产业多层次、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内容品质建设水平,依托文艺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文旅产业的内容支撑,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和项目,助力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出现,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彰显青山区文化旅游的活力与韧劲,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王媛)

来源:包头市青山区委宣传部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