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两横三纵”示范带 铺就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快车道”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核驱动”和“最强引擎”,聚焦农区“两横三纵”交通主线打造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22个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辐射带动沿线50余个村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动能
赛罕区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动能,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在“土特产”上做文章、资源盘活上闯新路、社会化服务上要效益,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依托金盛路沿线种养殖基础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殖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集面成带,推动形成党建引领规模化种植、养殖特色示范带。依托新呼凉路设施农业园、牧场、种业等资源,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及采摘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南瓜节、西甜瓜节、李子节、胡萝卜节等采摘节、庆丰收等活动。“赛罕南瓜”、“蒙呼赛”小杂粮、“赛音玫珑”网纹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示范带动赛罕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党建引领推动农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
赛罕区各镇村党组织深挖本土特色,用品牌化理念加大农文旅产业创建力度,擘画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新蓝图。围绕赛罕区“一山、一河、一湾、四带”旅游主线,依托110国道周边名言小学等红色旅游资源、马鬃山滑雪场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度假研学等产业,形成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特色示范带。依托大黑河沿线自然风光、湿地公园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景观游、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休闲旅游特色示范带。持续举办马鬃山春夏旅游活动、蒲公英营地风筝节、户外徒步越野大赛等系列农文旅活动,推动乡村休闲旅游营业额不断增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假日经济”“露营经济”成为农文旅消费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党建引领深化企地共建,共促振兴发展
发挥镇党委牵头引领作用,组建招商引资专班和驻地企业服务小分队,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业带动就业,培育万鑫、健芯、硕丰等农牧业龙头企业35家、规模化种植基地45个、家庭农牧场479家。依托河西路设施产业、航天园区、万部华严经塔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社会化服务业、规模化种植等农业产业项目,形成党建引领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带。打破传统销售渠道限制,实施产销一体化,通过联结专业合作社,打造电商平台,采用“线下展示+电商直播”助农新模式,以多角度、多平台对后窑子胡萝卜、苏计村小杂粮、格此老村南瓜等进行宣传展示,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徐红梅)
来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32国驻华使节到内蒙古参访
- 7月10日,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3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到内蒙古参访。 参访团首先抵达乌兰察布市,在辉腾锡勒大草原观看了那达慕表演,领略了大草原优美的自然风光。…
-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出通知并下拨专项党费支持基层开展抗旱防汛工作
- 7月9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抗旱防汛救灾抢险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转拨中央组织部下拨党费、下拨代自治区党委管理党费共1750万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做好抗旱防汛救灾工作。 《通知》指出,近日内蒙古部分地区不同程度遭受旱情和洪涝风雹等灾害,特别是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旱情严重,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复杂严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当前抗旱防汛形势的紧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有关要求,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