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包联驻村担使命 “土特产”衍生“大产业”
“出炉喽!快来尝一尝……”走进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克珠日村乡村振兴农产品加工园烘焙生产车间制作现场,随着一声吆喝,一个个造型精美、香酥诱人的炉馍新鲜出炉,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克珠日村,曾是一个发展落后村。由于村民老龄化、土地效益上限等因素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容乐观。近年来,克珠日村带领群众从“一方水土”中找出路,做好“一园三线”土特产文章,把乡村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带领村民成功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目前,克珠日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60万元,年净利润超过20万元。
立足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用好党的利民惠民政策,首先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克珠日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晓苏说。到村任职后,他第一时间同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走访,电话联系外出务工人员,笔记写了满满几大本,老百姓内心的声音和合理的诉求逐步勾勒出乡村发展的方向。
大家一致认为,要发挥克珠日村紧邻陕西省的优势,持续发展地域特色“炉馍馍”产业;体现“风干”文化特色,创新绿色干豆角产业;依托“老油坊”历史文化,再启食用油产业,让“一园三线”成为克珠日村的特色名片。
鄂托克前旗委编办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包联驻村重点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3年,协调建设完成克珠日村乡村振兴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一期项目,村集体经济炉馍产业年销售额达6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万元,带动农牧民就业12人,家庭增收2万元。2024年,协调争取到市级财政资金60万元、民委资金49.4万元,对加工示范园生产线进行了优化升级,拉长农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着力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村企联动,致富信心更足
群众思想通了,主导产业定了,组织方式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全村没有一户有能力承包,且限于村里当时的条件,也没人愿意来投资。
“过去村里穷就穷在没有把村民组织起来。”鄂托克前旗包联单位编办主任吴宝泉说。从关键处下手,旗委编办主要领导与村“两委”谋定而动,和第一书记到村民家给他们算收入账、亲情账、消费账,决定创办“乡村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带领群众发展。
2023年以来,克珠日村将肉兔养殖厂和农产品加工厂(冷鲜库)、生产车间、合作社办公区、产品展厅等基础设施以及“鄂托克前旗盈泽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沉睡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克珠日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设项目,通过设立“村投公司”,将建成的农产品加工园以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帮助克珠日村在产业发展、产品销售、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优势……项目发展的堵点、难点一一打破,村民看到了好前景,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拓展销路,特产走得更远
针对克珠日村的“土特产”销售难的问题,第一书记同村“两委”带领群众打开销路、发展培养带头人、扩大产业规模,让“土特产”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们‘特’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卖得好?”刘晓苏说出很多人的心声。为找准产品定位,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精准锁定消费者,通过丰富口味、增添产品附加属性,打开了销路。
“去年效益特别好,但是设备落后,产量跟不上,很多订单都流失了。”克珠日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刚说。为了留住订单,占领市场,克珠日村党员干部下足了功夫。
传统的制作方式、精美的造型、香酥诱人的口感,让克珠日炉馍在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增加了克珠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炉馍成了克珠日村致富的希望。“我们计划再延伸干豆角和食用油生产线,创新土特产大礼盒,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品质,并在旗里开设专卖店,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对于炉馍产业未来的发展,刘小刚信心满满。(唐琳)
来源: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