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实施三项工程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服务对象由特困老年人向全体老年人转变,服务形式由机构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想协调转变,服务主体由公办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转变,全区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得到更多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是实施提质工程,推动基本服务更加优质。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出台促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全国率先出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持续完善“中心—带站—连点—到家”服务链条,依托全区168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万余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六助一护”服务(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上门照护),服务覆盖率达到97.6%,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以旗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牵引、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级站点(幸福院)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的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区累计建成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16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农村互助幸福院)5077个,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组织开展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培育行动。
打造自治区康养公寓等一批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区共有四级、五级养老服务机构19家。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发放实现由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积极引进区外养老服务企业来内蒙古投资兴业,北京积善之家、德国蕾娜范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养老企业已落户内蒙古并形成品牌效应,中国泰康保险公司投资7.9亿元的呼和浩特市蒙园项目已开工建设。鄂尔多斯鑫海、包头惠德等一批本土养老服务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跨盟市承接运营了多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持续加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了11个社区学院、7个老年开放大学。自治区教育厅、老龄办等部门在37所职业院校开设老年社区教育教学点,持续推动老年教育进学校、进社区,积极推进“银龄教师计划”,招募退休教师131名。
二是实施夯基工程,推动要素保障更加高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2个,资金6.53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28.36亿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兑现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资金、运营补贴资金、发放高龄津贴等。积极争取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纳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央专项福彩公益金支持近1.3亿元。发挥自治区养老服务业产业基金作用,累计投资14个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带动各类投资近40亿元。
加强用地供给保障。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优化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推动城镇将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纳入新建居住区规划,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配套建设,与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2022年以前已完工但未达标的居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补齐。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全区15所本科院校、6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已建成7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10所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将养老护理员纳入自治区《职业培训重点产业目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补贴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20%。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连续举办三届全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5.8万人次,共有1.98万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是实施扩面工程,推动发展活力更加充沛。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将医养结合融入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中统筹推进,建设内蒙古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将自治区肿瘤医院打造成安宁疗护示范建设基地。目前,全区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74家,床位数达到3.4万张。全区8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0634个,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78%以上。2023年,为老年人免费体检152.75万人次,上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308.09万人次。
推动康复辅具暨适老化产品服务进社区。抓住适老化产品扩容消费的契机,充分发挥自治区康复辅具暨适老化产品展示服务示范中心引领带动作用,指导各地加快展示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6个盟市级示范中心,服务进驻5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同时,通过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城乡特殊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实施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5.27万户,完成“十四五”任务的80%。
开展旅居康养融合促进行动。积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持续深化京蒙协作,推动养老服务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察员,举办首届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论坛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全力打造“颐养北疆”旅居康养品牌,建立省际旅居康养互通机制,协同组建北京“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联盟,进一步深化拓展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全国老年人到内蒙古“候鸟式”养老。2023年以来,累计有1.23万人次的区外老年人来内蒙古旅居康养。
推动智慧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做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工作,推进政府网站适老化改造,目前全区85%的政府网站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针对老年人需求,在网站醒目位置设置了“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入口。为“蒙速办”移动端设置长辈版和无障碍浏览模式,更好地提升老年人使用体验。搭建自治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10个盟市建成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集成紧急呼救、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看护、电子商城等智慧养老服务,老年人获取服务更加便利。(梁娟)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