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林西县:探索农膜回收新模式 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4年05月20日17:49 |
小字号

“农膜盖一盖,增收几百块。”这是挂在庄稼“老把式”嘴上的一句口头禅。但伴随着农膜的大面积推广,农膜残留造成的污染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而今年在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一台“其貌不扬”的机器破解了农田里“白色污染”这个难题。只见,在大营子乡的田间地头,一台台残膜回收机正开足马力,为农田“清肺排毒”。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会儿工夫就把地里的残膜卷起,集中放置到回收筐内,机械所过之处,农田变得干净、平整。

“2023年我们组织人员就残膜回收工作多次外出考察,多次实验,今年在全乡推广机械收集。”大营子乡政府乡长李勇介绍,“这台机器是通过到新疆考察之后,专门引进回来的,回收残膜是它的专长,一小时可以回收15亩。”

“2024年,林西县要求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在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的同时,按照1:1的比例同步完成废旧地膜回收,同时鼓励服务组织与村委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服务主体在开展社会化服务前需向所在行政村缴纳项目6%-10%的资金,用于村集体购买废旧地膜回收机具,通过开展废旧地膜回收作业服务发展村集体经济。”林西县农牧局局长刘建国介绍。

林西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站点回收、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集中带量采购“买二赠一”方式,推广农膜科学使用面积20万亩,每亩补贴 25.7元,在全县9个乡镇全面开展加厚高强度农膜推广应用工作和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截止目前,已在全县104个行政村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回收捡拾残膜1862.27吨。并在大营子乡建立1000亩的核心示范区,开展加厚高强度农膜推广应用和机械化回收示范,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农膜对我们种植户来说,提升的效益十分明显,以前的农膜很薄,在回收的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分散在田地里,收拾起来费时费力,今年我们通过镇上的三位一体统一采购的加厚农膜,使用寿命长、耐拉伸,回收起来比较方便,不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通过补贴我们开支也减少了。”官地镇二段村种植大户李有才说道。

林西县围绕农膜生产使用关键环节,与多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严把农膜 “质量关”“销售关”和“使用关”,确保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

林西县丰悦农膜厂总经理谷树文说:“为了能够达到项目产品要求,我们改进了生产工艺,生产的农膜经检测高于国家一类农膜标准,同时为了不误农时,我们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组织工人24小时加班加点,截至目前,我厂已将130多吨农膜交付使用。”

下一步,林西县将加大对“白色污染”的治理,全力以赴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李晓军、张浩、王丽娜、邹俊杰 )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责编:齐浩男、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