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防风险、保基本、促发展转变

2024年05月16日15:57 |
小字号

内蒙古把社会救助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扩围提质增效,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防风险、保基本、促发展转变。

一是聚焦健全体系强保障,提升兜底保障能力。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温暖工程,印发《关于2024年社会救助标准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导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稳步提高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提高兜底保障效果。加快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救助资金,已下拨2024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6.14亿元。目前,全区共保障低保对象157.1万人,特困供养人员9.85万人。2024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92万人次,支出资金8589.4万元,累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9669.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68.4万人;共为33.8万名困难残疾人、30.7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04亿元。

二是聚焦改革创新提效能,提升精准救助水平。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健全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完善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坚持线上监测与线下摸排相结合,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救尽救,让救助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打造“大爱北疆 ‘救’在身边”救助服务品牌,持续开展“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比武大练兵”活动,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经自治区政府同意,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具体措施,推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制度系统集成、服务协同高效,为困难群众筑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做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将192.6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

三是聚焦便民高效强支撑,提升救助服务质效。积极搭建慈善帮扶对接平台,深挖社工站潜力,推广应用“内蒙古救助通”,完善政策清单、幸福清单服务功能,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提高“物质+服务”救助质效。以乌兰察布市为试点,率先推广运用“内蒙古救助通”,依托小程序、APP、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技术,为困难群众提供用户注册登录、社会救助与社会慈善申请、电子授权书签署、发放资格认证、幸福清单、查询救助情况等服务,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减轻基层负担、保障社会救助政策落地。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低保对象“内蒙古救助通”注册率达到78.71%、签署电子授权书率达到69.13%;特困人员“内蒙古救助通”注册率达到65.74%、签署电子授权书率达到57.04%。建设全国慈善组织参与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首批500万元社会捐赠资金对接医疗救助需求项目在乌兰察布启动,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与公益慈善力量精准对接效率进一步提高。(梁娟)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