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奋力攻坚 跑好“绿色接力”
四月,天气转暖,植树种草正当时。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项目施工现场,一垛垛沙柳枝条和草捆码放整齐,拖拉机、切割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运送沙柳枝、切割沙柳、打点挖穴……在机械和人工的配合下,大片的黄色沙丘被栽植成网格状的沙柳沙障牢牢地“锁”住,形成一片片壮观的防风固沙屏障。
“现在我们开工建设的是库布其沙漠北缘188公里防沙护河锁边林带和库布其沙漠腹地240公里风沙路径阻隔带项目,主要采取工程固沙、造林种草等措施防沙治沙,全面阻止库布其沙漠南移北扩。”杭锦旗林草局副局长李树鹏在项目现场介绍说。
据悉,杭锦旗2024年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其治理攻坚战总建设面积约214万亩,包括库布其沙漠北缘防沙护河锁边林草带、库布其沙漠南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S215省道林草生态建设区以及G242国道阻隔带西段林草生态建设区。开工建设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农牧民和专业作业人员一起奋战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拉开今年防沙治沙帷幕。
杭锦旗防沙治沙工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创造了鄂尔多斯绿色奇迹,为全球荒漠化综合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形成了“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数据统计,2000年以来,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实现治理面积超846.56万亩,其中林业生态建设490.76万亩,草原生态建设355.8万,森林覆盖率从5.3%增加到现在的15.96%,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从9.6%增加到40%,昔日沙漠已逐渐变为绿洲。
但在库布其沙漠被治理之前,这里犹如一条黄龙盘踞在鄂尔多斯高原以北,自西向东绵延360多公里,将地处沙漠腹地的杭锦旗牢牢“封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苦不堪言。
追溯过往,时任杭锦旗草原站副站长的蒋有则讲述了这些年防沙治沙的经历。
1990年,生活在沙区的人们迫于生存压力,下定决心寻求治理库布其沙漠的方法。当时的蒋有则担任了沙漠治理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带着由8人组成的小组进驻库布其沙漠腹地,开始潜心研究在特殊的立地条件下栽种沙柳、沙蒿、杨柴、芦草、杨树和柳树的办法。
来到当年打拼的地方,蒋有则回忆道:“当时每天早上醒来,头上、耳朵里都是沙。庆幸的是,我们找到了树木成活率不高的原因,经过艰苦的沙漠植被试种实践,成效也越来越显著。”
虽然探索出好的种植方法,但接踵而来的难题又一次束缚了防沙治沙的脚步,那就是沙柳等树苗根本无法运送到指定地点,恶劣的交通运输环境成为阻碍防沙治沙路上的“拦路虎”。为改善交通出行环境,1997年初,杭锦旗决定开始修建穿沙公路。
1997年6月16日,筑路大军分南、中、北三路开进沙漠,他们中有干部职工、沿线农牧民、普通老百姓。在修路过程中,没水没电、风沙大、气温高等困难无一不在考验着建设者们,但他们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和敬业精神奋力修筑着这条满载着期望的道路。
在修建穿沙公路的过程中,杭锦旗先后发动6万人次参与每次历时半月的“治沙大会战”,全旗113个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沿线农牧民驻扎在沙漠里,背运沙柳、拉运秸秆、设置沙障、植树造林……
1999年5月,穿沙公路二期“黑色工程”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完工。至此,这条南起杭锦旗锡尼镇,向北穿越库布其沙漠,经独贵塔拉镇跨过黄河,直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全长115公里的穿沙公路三级柏油路全线贯通。
“从1997年到1999年,三度寒暑,七次会战,这条穿沙路是杭锦旗13万人民的汗水凝成的。”蒋有则激动地说。
随着穿沙公路的建成,运输环境得到改善,沙区人民防沙治沙的脚步不断加快,荒漠化治理成就举世瞩目。
每一颗种子萌芽,每一抹新绿泛起,都是一代代沙区人不灭的精神路标。如今,库布其沙漠已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大漠变绿洲、沙漠变“黄金”的奇迹。杭锦旗人民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凝聚成的“穿沙精神”品质,像“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一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疆儿女开拓进取、一往无前,跑好“绿色接力”。(记者 郝雪莲 杭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撖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