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赤峰

综合治沙科学治沙依法治沙成效凸显

赤峰实现“绿进沙退”

2024年04月18日09:00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行走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治沙项目区,乌白公路像缎带一样穿过科尔沁沙地,波浪起伏的沙丘镶嵌着一个个沙障网格,锁住黄沙。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我们总结出‘以路治沙’的模式,将沙地细化分割成‘治理网格’,解决治沙材料运输的同时,方便牧民出行。”翁牛特旗林草局局长刘环宇说,截至目前,翁牛特旗共开通13条穿沙公路,沿公路完成沙地治理面积330.9万亩。

  为让更多的人参与治沙,2023年,翁牛特旗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6.2万亩沙地由格日僧、乌丹等9个苏木乡镇19个嘎查村集体组织实施。农牧民群众以沙地、资金、投工、机械等入股方式自愿就近参与治沙。截至目前,翁牛特旗共发放劳动报酬550万元,带动500余名群众人均月增收9000多元。

  “我贷款4万元买了一台四轮农用拖拉机,如今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盈余2万元。”格日僧苏木布日敦嘎查牧民存格希格说。

  翁牛特旗的做法只是赤峰市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赤峰市是全区唯一一个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均大面积分布的地区。一直以来,赤峰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三北”工程,持续加大两大沙地治理力度,做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相协同,综合治沙、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相结合。2023年8月,赤峰市启动“两大沙地歼灭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赤峰市总结推广“合同制造林”“先造后补”等工程管理模式,有力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自2010年开始,克什克腾旗实施“先造后补”模式,项目区农牧户自愿申请建设任务,合格的造林地当年结算工程项目款的70%,3年后通过国家验收再发放剩余30%的项目款。

  “农牧民认真开展防沙治沙前期项目建设,积极主动保障后期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截至目前,克什克腾旗以‘先造后补’模式完成造林83.5万亩。”克什克腾旗林草局局长李彦军说。

  此外,赤峰市坚持使用良种壮苗,并将营造混交林和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作为两项刚性约束指标并进行推广,提升营造林质量;针对不同区域,科学确定绿化方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坚持严格保护,进一步强化林草资源保护责任。

  如今,赤峰市实现“绿进沙退”。2023年,赤峰市完成防沙治沙157.34万亩,营造林65.77万亩,草原建设任务188.7万亩。

  在今年的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打好两大沙地歼灭战”被列入2024年工作重点,“坚持分区分类施策,健全防沙治沙工作机制,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30万亩、营造林80万亩以上,改造修复退化林分60万亩、退化草原50万亩以上”和“推动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的提出让防沙治沙工作更加明晰。(记者 李雪瑶)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