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自治区多举措切实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2024年04月11日09:58 |
小字号

2023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有力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一、加快推进救助体系建设,构建梯度救助“新格局”

(一)坚持高位推动,加强政策引领。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民政部要求,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工作,将“精准兜底保障体系建设”列入自治区“政策落地工程”项目化推进。经政府同意并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拓展优化低收入人口专项救助措施,健全低收入人口认定衔接、部门常态化信息共享、党建引领走访摸排、服务类救助资金配套、基层能力提升工程等五项工作机制,有力推动政策落实。建立与自治区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政策衔接、资源链接、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工作机制,有力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融合互补。

(二)推动建立“六库”,深化平台建设。拓展优化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与医保、教育、残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转办推送、结果反馈”数据闭环体系。推动建立六类数据库,即:建立收入人口数据汇集库,救助需求和监测预警信息处理库,民政救助、专项救助、慈善帮扶数据归集库,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支撑。目前已累计汇聚192.6万低收入人口、410.7万条部门预警监测和专项救助数据。

(三)精准打造“一链”,强化监测预警。以身份信息为标识,串联各库数据信息,精准设置14项互斥指标和7项因果关联指标,打造“一人(户)一条救助链”,有效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印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指标设计方案》(试行),联动开展年龄变化、户籍注销、残疾等级降低等5类信息变更预警,实施因残、因病、因失业等5类致困风险监测。健全“自动监测+基层查访”处置机制,2024年1月以来,基层分类处置监测数据2174条,将672名困难群众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对258名困难群众推送相关部门实施专项救助,切实提高救助时效性、针对性和精准度。

二、着力强化救助工作机制,畅通救助保障“主动脉”

(一)深化主动发现,主动服务保障。制定出台《关于落实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有关措施的通知》,聚焦重点对象群体,拓宽主动发现渠道,完善接办流程,实现“人找政策和政策找人”双向融合。2023年,各地依托“大数据+铁脚板”,新纳入低保对象18.41万人。深入实施“温暖工程”,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灾害,加大入户摸排,支出取暖救助保障资金4127.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万余人;“两节”期间,以现金、消费券等方式累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6522.6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06.3万人,切实将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二)落实精准救助,提升救助效能。持续推进核对智能化与社会救助精准认定深度融合,打造“大平台共享、大数据共用”的全区一体化综合核对服务平台,实现了“部省市县”四级网络贯通,与公安、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23个部门47类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动态监督核查机制,2023年全区累计下发疑点数据12批次16.94万条,指导基层认真开展核实工作,动态管理退出5.76万名因自然减员、收入、财产超标不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通过数字赋能,有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三、积极转变救助服务方式,推进救助质效“再提升”

(一)探索拓展多元救助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服务类救助、政府救助+慈善帮扶试点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照料护理等救助帮扶。指导盟市聚力打造“幸福乌海、救在身边”“沁心助”“边境社会救助星光带”等社会救助特色品牌,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救助服务需求,受益群众近2.4万人次。

(二)有效提升救助服务综合效能。聚焦“提速、提标、提效”持续发力,深入开展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开发并推广应用“内蒙古救助通”,完善政策清单、幸福清单服务功能,推行线上办、一次办、上门办、异地办、帮您办“五办”共助,实现温暖送达到户、政策宣传到人,救助类信访事项下降36.5%,困难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引导困难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孙鑫)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