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义务植树由单一的植树造林变为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8大类方式——
从“一季植树”到“时时尽责”
跟随春天的脚步,又到了“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的时节。
从2月份开始,包头市骑行爱好者路宇便关注起“内蒙古全民义务植树网”。前几天,一个“包头市九原区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吸引了他的注意。时间为4月12日至14日,地点在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柏树沟嘎查,主要栽植乔木树种。按照活动指南,路宇完成了报名登记、身份审核、签订协议等一系列程序,就等着届时前往指定地点通过劳动尽责完成义务植树。
“现在的植树形式灵活多样,方便快捷,适龄公民可以直接参加绿化劳动,也可以通过捐资尽责实现间接植树义务。我愿意为绿化城市、美化家园出一份力。”路宇说。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每一位适龄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创新尽责形式,把“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作为主要抓手,为全民义务植树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区义务植树已经由单一的植树造林变为抚育管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8大类尽责方式。在为广大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现代快节奏生活下适龄公民“无时植树”的问题,让“一季植树”变为“时时尽责”。
3月5日,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颐和家园小区的马小平,收到一张电子版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从2021年底开始,他通过参加线上植树活动,先后在赤峰、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完成了榆树、红柳、沙柳等多类树种的“种植”。2023年底,马小平带孩子去了一趟库布其沙漠,看到曾经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在几十年的努力下变成绿洲,深感震撼。马小平说:“通过参与网上植树,可以督促自己和孩子坚持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也能为社会多奉献一片绿色。”今年他将通过网上捐资尽责的方式,参与“绿化青山,守护北疆”活动。
记者从“内蒙古全民义务植树网”看到,截至3月11日,内蒙古共有33020人获得义务植树尽责证书、6462人获得国土绿化荣誉证书。原来,适龄公民每人每年只要植树达到3-5株,就可获得义务植树尽责证书,超过5株的还可以获得国土绿化荣誉证书。
时光流转,几十年来,义务植树的理念没变、责任没变、希冀没变,改变的是植树方式。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已经成为常态。
“全民义务植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启,到目前已经40多年。大面积的地块基本完成绿化,剩下的都是山高坡陡的边角地,可供种树的地方越来越偏、越来越小。只能以专业队造林为主,并不适合普通市民跋山涉水赶去种树。”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徐飞林介绍。
为此,呼和浩特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绿化委员会《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管理办法》确定的8大类义务植树形式,结合地域特点,多渠道搭建适龄公民履行义务植树的平台。
据徐飞林介绍,今年呼和浩特市将采取多种尽责形式,完成义务植树580万株。包括以党政军义务植树为示范,引领全社会履职尽责;以市直机关植树活动为带动,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以旗县区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尽责群体全覆盖;以创新尽责形式为抓手,全面提高适龄公民尽责率。目前,在“互联网+义务植树”方面,呼和浩特市已经做好“绿化青山、守护北疆”“保护母亲河,植树助扶贫”“我为和林植棵树”“献一份爱心,护沿黄生态”4个项目的包装推介,对参加实体尽责方式有困难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采取网络捐资的方式完成植树任务。
林草兴,则生态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已达1.1亿人次,栽植株数超5.7亿株。今年,全区计划完成义务植树3000万株,全面助力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为满足全民履职尽责的多样化要求,目前,各地陆续在内蒙古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170多个劳动尽责和6个捐资尽责项目。随着植树季节的到来,各种形式的植树项目仍在持续增加。
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履行植树义务,共建亮丽内蒙古”“人人参与,一起植绿”的宣传语,通过网络和通讯载体传至终端。每个人都可以随手一点,实现“云上”植树,“码上”尽责。(记者 李国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