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冰雪运动也要“靠天吃饭”?看“十四冬”气象保障团队如何“观云测风”

2024年02月27日11:22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自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开幕以来,频频收到赛事提前开赛或者推迟的消息,比如开幕当天的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就提前了25分钟,而原定于21日10时开赛的单板滑雪公开组障碍追逐混合团体赛则推迟至当日11时50分进行,原因都指向了同一个——气象因素。

实际上,雪上项目对能见度、降雪、风速、气温等气象条件有严格要求,看似充满“变数”的赛程,却是保障运动员安全和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峰(中)在障碍追逐赛比赛现场向裁判长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李鹏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峰(中)在障碍追逐赛比赛现场向裁判长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李鹏摄

为了实现更加精准的“追风”,各个赛区的气象预报团队每天都要开展专题会商,24小时轮班值守,时刻关注大风、降雪、过暖融雪等,每日制作0—1天逐小时、1—3天逐3小时、4—10天逐12小时的赛道定点天气预报产品和相应服务产品,并在赛事期间每小时提供实况数据,包括温度、风向、风速、阵风、降雪量、相对湿度、能见度等。

“气象保障团队为各项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准确、贴心且及时的服务,根据气象的预报信息,我们及时进行赛事调整,既保证了运动员的安全,又保证了赛事顺利进行,赛方对气象服务非常满意。”扎兰屯市政府副市长、“十四冬”扎兰屯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尹晓辉说。

精准把控赛程的背后,也少不了科技力量的加持。

“山地气象比较复杂,阵风风速的预报更是难点,21日上午整体风速较大,但空中技巧赛道海拔相对较低,根据前期总结的赛道风速日变化特征,山腰处风速正午前后可能减弱,会出现短暂窗口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江靖在赛前与竞委会对接时表示。

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山地气象预报一直是个难题,通过“十四冬”气象制作服务系统,气象预报员可以提前找到“小脾气”的踪迹。该系统应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方法集成预报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站点集成预报方法两项北京冬奥会成熟预报技术成果,还融入了内蒙古睿图1公里数值预报系统、赛场次百米级(60米)精细数值模拟、赛事高影响天气集合预报、基于深度学习的赛道站点预报技术(MIFS)、赛场雪务精细化客观预报等。

气象保障人员金淼介绍,在众多气象监测设备中,地基遥感方舱的毫米波雷达第一次被用于冬季运动保障,这项“黑科技”也在“十四冬”比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气象科技能力的提升让赛事气象预报达到“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要求,在“十四冬”的舞台上再次展现了我国气象科技的“硬实力”。(赵梦月、徐玉强、王祯晗)

(责编:赵梦月、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