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巴彦淖尔:乘龙之势 让河套麦香香飘万里

2024年02月19日18:41 |
小字号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春节假期刚过,巴彦淖尔各行各业的人们“动”了起来,干劲满满。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一家文化创意面点店,一股小麦特有的香味儿扑鼻而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套面塑自治区级传承人邱霞正在面案前花式炫技创作龙形面塑。一把剪刀、一把梳子、几根牙签、几颗黑豆、一团面就是她的主要道具,通过揉、搓、捏、按、切,一块普通的面团在她灵巧的手中很快就变成了龙的造型,随后再用剪刀剪出龙爪、龙须、龙耳、龙角、用梳子压出龙鳞、龙纹,最后再用黑豆点上龙眼……栩栩如生的“龙形”花馍跃然眼前。“过年就没休息,从年前一直忙到现在,今年制作了一些和龙有关系的作品,比如相思龙、发财龙、招财龙、祥瑞龙等”邱霞说。

邱霞告诉笔者,今年她的店里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龙中式蛋糕系列,这些秀色可餐的“艺术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几天来买面塑的市民依然很多,“我年前买了一个带龙造型的面塑,大家吃完觉得口感特别好,今天再来买一些,想寄给我远方的亲戚,他们也特别喜欢”市民李女士高兴地告诉笔者。

河套面塑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花馍”,已流传百年,是黄河面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邱霞告诉笔者,河套面塑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最主要的还要得益于河套小麦的优良品质。制作面塑时,要先把面和好,醒发,反复搓揉筋道光滑,然后开始捏各种造型,再将蔬菜汁与面和在一起进行雕琢。捏好的造型要醒发几个小时后才能放入蒸锅里蒸,等到河套小麦特有的香味缕缕冒出,弥漫整个屋子,打开锅盖的瞬间,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咱们巴盟小麦精度高,更容易塑形,所以现在都用的咱们巴麦13号”。

凭借精美的造型和河套小麦醇香的口感,邱霞的面塑事业也蒸蒸日上。现在,邱霞在美团、抖音等平台上开展河套面塑产品销售,粉丝群不断扩大。

春节餐桌上热气腾腾的“花馍”,诉说着幸福美满,人间团圆。在巴彦淖尔市以面食闻名的美食还有很多,如糖麻叶、面筋、拉面、手延面等等,每一款都让人垂涎欲滴。美味的食物源自于高品质的原料,由河套小麦加工而成的河套面粉,细腻、劲道、麦香浓郁。如今“吃好面,到河套”已成为全国众多食客的共识。

河套小麦一直是巴彦淖尔人精心呵护的“地中宝”。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河套小麦名声更盛。内蒙古恒丰集团银粮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授权合作企业。春节期间,该公司日处理小麦达1000吨,预订团购及渠道订单高达15000吨、年货节向地销售量超过8000吨。“我们产品销售线下主要还是东三省、京津冀、西北包括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另外通过线上渠道我们覆盖到南方的所有城市。在京东销售的话,连续4年面粉这个类目里面排第一位。”内蒙古恒丰集团银粮面业有限公司副总兼企划项目部经理刘勇向笔者介绍道。

河套小麦卓越品质源自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河套平原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平均海拔1000多米,日照时数大于3300小时,全年无霜期长达135天,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几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因为品质优良,种植规模大,巴彦淖尔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规模化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

2023年,巴彦淖尔市共种植小麦79.97万亩,其中,套区预计粮食产量达5.7亿斤,平均单产860斤左右,同比增加约11公斤。2024年巴彦淖尔将继续抓好小麦稳产增收工作,努力让“中国碗”里盛上更多“河套粮”。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李东伟:“新的一年,巴彦淖尔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小麦的生产,不断发展壮大小麦面粉加工和衍生产业链。第一,重点抓好小麦种植工作。提前下达小麦种植任务,让各旗县区早行动、早落实。第二,抓好品种的研发推广,如巴麦13、巴麦20系列。第三,实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和优质高效增粮行动,通过项目带动,引导农户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提高单产。第四,引导企业开展经济精深加工,围绕河套优质面粉发展面食、面点、手延面延等,延伸产业链,提升小麦的加工收益。第五,培育壮大品牌,利用“天赋河套”区域供应品牌,引导更多的面粉加工企业加入品牌建设,壮大河套小麦产业。”(殷晓慧、竹娜)

来源: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