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民族团结“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024年01月19日08:0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当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街街道的“红石榴”驿站里迎来落脚休息的快递小哥时,全国各地的网民正通过直播平台,下单采购着当地知名服装公司设计的民族服装服饰。同一时间,海拉尔路街道的“红石榴大讲堂”也被志愿者们打扫一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无数这样的瞬间,交织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各族人民团结、友善、和谐的美好图景。各族群众共居一座城、共建一个家、共爱一个国,团结花开满城香。

  2023年,新城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方法,以“铸魂、富民、融通、和谐、稳定”5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3年12月23日,海拉尔路街道与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打造的“红石榴教学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基地将以“红石榴宣讲团”为主要载体,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主题,精选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例,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出新时代青年心声。

  像这样的“石榴花”已经开遍新城大地。

  近年来,新城区发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职能作用,同时跳出窗口抓服务,延伸“红石榴驿站”的功能,建立“红石榴驿站”+“居民议事”+“暖蜂驿站”+“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文化传承”的创新模式。依托“石榴籽”议事厅,将民族工作的触角与群众需求相链接,通过各族群众共商共议,推动基层的共建共治,实现各族群众的生活融合、思想融合、情感融合、心理融合。新城区还组建94支“石榴红”志愿服务队,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活动335次,开展系列为民解忧暖心服务活动240余次,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400余次,开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170余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2023年11月23日,“红石榴家园就业梦工厂”开进了呼伦路区域服务中心府兴社区。这是一家专门为周边社区妇女开办的服装加工厂,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技能,实现就业。

  “我是第一次学做衣服,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对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女工王瑞说,“工厂就在家门口附近,既方便我照顾家里,也能增加收入,还能让我学到一技之长,真是一举多得。”

  记者了解到,通过政企合作方式成立的“府依坊”民族盘扣培训中心及加工车间,将党建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吸纳辖区残疾人、低保群体、大龄女性等加入,进一步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工作。与此同时,挖掘非遗工匠人才,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截至目前,府兴社区共有120余名居民参加“府依坊”技能培训,其中5名优异学员在民族服装加工厂直接就业,45人签订就业意向合同,9人实现“订单拿回家”,收入从零到百,将“指尖上”的艺术变为“指尖上”的经济。

  这仅仅是新城区促进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

  新城区建立健全促进就业机制,持续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各族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新城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3%左右。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

  这几天,居住在书院西街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四周围墙变成了“画布”,一幅幅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创意主题彩绘跃然眼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街景。

  漫步在新城区的大街小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社区文化墙上,“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版画色彩艳丽,画笔勾勒出的石榴籽、手拉手跳舞的人们……无不体现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的新变化、新生活。(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梁良)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