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擦亮“五心”品牌厚植营商“沃土”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黄河“几字弯”腹地,是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是国家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重要基地,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聚焦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推出近千项改革举措,成绩单不断刷新。连续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第一,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2022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2023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城市”“2023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
2023年鄂尔多斯“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争创一流,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建成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厚植营商沃土,激活发展动能,鄂尔多斯力争以营商环境之“优”,夯实经济之“稳”、推动发展之“进”。
强化“极惠”扶持,政策最贴心。
从“一枚印章管审批”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从甘当“服务员”“店小二”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这些都不是喊口号,政府政策率先出台,保证每一次服务的精准到位,鄂尔多斯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中,率先出台《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条例》《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盯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支持现代煤化工、氢能、现代农牧业等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促进消费系列政策、十项金融赋能行动方案,启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在人才评价、团队资助、引进培养、载体建设等方面印发实施15项配套办法,着力构建人才发展新优势,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帮助企业更好开拓国际市场,出台《鄂尔多斯市外贸提级进位三年行动方案》《鄂尔多斯市支持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若干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外贸发展,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拿地即开工”用地政策组合应用,实现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证、工程规划证、施工许可证四证联发,一并交付用地单位,有效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强化“极简”审批,办事最省心。
“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综合一窗受理、一业一证、全市通办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打造“办事最省心”的政务环境,审批服务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深化拓展“蒙速办·鄂能办”服务功能,建成鄂尔多斯市政务数据协同审批管理平台。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步推出165项“一件事”联办事项、“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办理,今年以来,累计产生办件18.6万件。聚焦国务院提出的13个“一件事”,一事一方案推进落实,累计产生办件6.1万件。持续深化“四办”改革,市本级12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59942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05项实现“秒批秒办”、682项实现“好办快办”,“接诉即办4.0”平台创新推出5G视频、随手拍等24类诉求渠道,设置“跨域通办”窗口通过双向免费邮寄、错时延时服务等为企业群众提供差异化服务,设置服务企业专区实现涉企事项“一站式”办理,推行企业开办免费“大礼包”,实现“零成本、即来即办”。创建全区首个“无证明城市”试点,289项证明材料事项、510项证明材料分批次实现无证明材料免提交,加快推进“减证便民”向“无证便民”转变。
强化“极准”监管,投资最安心。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靶向,深入实施“极准”监管,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打造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安心法治环境。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3950项,重点监管清单1161项,并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实行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建立重点监管清单制度,出台包容审慎监管等4类清单,各部门充分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监管APP、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在37个行业领域建设并使用智慧监管平台,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智慧监管体系,22个部门推行了非现场监管,38个部门推行了分级分类监管,并在26个领域探索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优化涉企案件办理,开设“涉企案件绿色直通”窗口,推行“一次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好”诉讼服务模式和快速审执工作模式,2022年以来,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7.8天。建设融合庭审云平台,实现1+6+N多维度多场景的全业务在线服务新模式,极大地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了审判执行工作效率、大幅度节约了司法审判资源,入选“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创新构建“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2023年1月,鄂尔多斯市中院被最高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强化“极优”服务,服务最暖心。
在新发展阶段,抓项目、促投资,归根到底比的是环境、拼的是服务。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项目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先手棋,用心用情地创新发展,为项目落地、审批、开工各环节扫清障碍,保驾护航。深化重大项目上门服务、手续集中联审,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创“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模式,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有力支撑重大项目建设,截至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区第一。组建“您有事、我来帮”蓝马甲政务服务先锋队,为企业群众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今年累计为260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了1022项审批事项的代办帮办服务,促进项目投资478.8亿元。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强化地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已为4900多个标段、9.3万多家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3.7亿元。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建立了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首批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律师以及企业一线办事人员等组成的15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已投入工作,开展“实景式”“暗访式”“沉浸式”办事服务体验,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问题建议92条,已办结89条,办结率达96.74%,获得点赞3条,通过以点带面,着力推动由办成“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发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融资对接线上服务平台“鄂尔多斯市中小微企业信用平台”,举办“金融助企纾困”等线上线下政金企对接活动,签订授信协议969.39亿元,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放贷款102.42亿元。
强化“极致”保障,生活最舒心。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鄂尔多斯始终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市上下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全方位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企业群众更有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鄂尔多斯市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的最高奖项“长安杯”及“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是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及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基础教育质量稳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方阵;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建成集老人服务需求呼叫端、线下加盟商服务供应端、民政部门服务调度监管端“三位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监督调度系统,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大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表彰奖励和人文关怀,突出做好引进企业随迁家属就业、入学、就医等生活保障,落实好住房等优惠政策。建成投用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启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3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人才科技支出11.16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鄂尔多斯市将紧紧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全面打响“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各项指标全面进入全国优秀行列,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步入全国一流水平,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李瑞)
来源: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