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通辽市科左中旗: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耕”基

2023年12月08日17:07 |
小字号

今年,通辽市科左中旗全面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改造行动,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让“粮田”变“良田”,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眼下,已进入农闲时节,室外冰天雪地,走进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前玛尼吐嘎查却看到一派火热景象。铲车、钩机正在作业,工人们正在有序施工,忙碌的机械声打破了小村庄往日的宁静。广袤的土地如同一幅秀美的“山河图”缓缓展开,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宝龙山镇前玛尼吐嘎查整合田块,打造集中连片规划设计建设5800亩高标准农田,总投资1000万元。以土地平整、滴管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平整、耕地地力提升为重点,加快补齐农业发展中基础设施短板。新修田间路5950米,新建林带5950米,铺设输水管道4.8万米,新打机井22眼,新增高压变压器9台。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前玛尼吐嘎查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整个项目将形成“地平整、路相通、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体系,筑牢粮食稳产增收,为乡村振兴助跑。

“以前地块小,大中型农机无法进去开展作业,都靠人工,不仅浪费时间、人力,成本还高,效果也不理想。等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大型农机具就可直接开进田间地头了,机械作业真是省事儿不少。”前玛尼吐嘎查的农民马卫青满脸期待地说。

2023年宝龙山镇分别在宝德勒、海力锦等4个嘎查实施了1.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105眼井、铺设175796米管道。推进农田建设“内外兼修”,让“粮田”变“良田” ,不断丰富高标准农田内涵。打破原有地块、沟渠、道路之间的界限,化散为整、成方连片,变“小块”为“大块”、变“零散”为“集中”,建成“路成网、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效农田,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宜机化作业提供有利条件。

宝德勒嘎查原来玉米亩产1200多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玉米亩产增加200-300斤,亩产种植实现节本增收达400元左右。全村1700亩玉米地实现农机机械化、种植科学化、滴灌节水化。宝德勒嘎查实施高标准农田更好地促进了农田增产、农户增收。“今年,我村高效节水农田项目实施后每亩节水50立方米,每亩减少化肥投入量10斤,实现节水、节肥、节本和增收等多个目标。”宝德勒党支部书记袁铁龙说。

建设高标准农田也是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工程质量,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持续提升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们这里常年干旱,种庄稼一直是靠人工浇水为主,原来我们需要柴油机到井房抽水,大水漫灌着浇水,一拢一拢的浇,人少根本浇不过来,自从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以来,再也不用人工看着浇水了,只要旋转水阀,就能实现农田的滴灌,农民的苦日子结束了。”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宝德勒嘎查村民鲍永华谈起高标准农田赞不绝口。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左中旗以高标准农田为抓手,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转变。2023年科左中旗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万亩,项目建成后,全旗浅埋滴灌高标准农田可达到248万亩。(王莹、刘欢)

来源:科左中旗委宣传部

(责编:张聿修、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