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文明新风拂面来

2023年11月22日07:1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一座座庭院白墙红瓦、错落有致;一条条村规民约引领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通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大建设,完善“草原书屋”各项功能设施,“土味”宣讲走进乡村,志愿服务解决群众需求,让文明新风吹了起来、人居环境靓了起来、农民精神富了起来。

“草原书屋”成为群众“精神粮仓”

走进集宁区马莲渠乡三股泉村的“草原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架和群众安静看书的场景,浓厚的书香之气浸润着整个书屋。

三股泉村将“草原书屋”作为村民阅读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通过“草原书屋+阅读活动”引领村民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让百姓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开拓致富新思路,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长本领。

“为了不让‘草原书屋’的文化资源成为摆设,我们尽量延长开放时间,即便周末也是全天开放。”三股泉村“草原书屋”管理员刘秀花说。

目前,集宁区有“草原书屋”32所,藏书8万余册,书籍内容涉及科技养殖、农业种植以及科学技术等。

移风易俗带来乡风之变

“快板打一打,听我夸一夸,树新风、改陋习,推崇文明好礼仪,环境卫生大家搞,早晚必须勤打扫……”近日,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志愿者来到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向村民宣讲村规民约的意义,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抵制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努力营造树新风、破旧俗的浓厚氛围。一番说唱,让原本生硬的规章制度顿时变得生动起来,深受村民欢迎。

“以前,村里无论办婚事还是丧事,村民无形中都在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如今,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曾经的盲目攀比之风逐渐销声匿迹。”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文对移风易俗带来的乡风之变颇有感触。

为提高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集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通过快板说唱、入户走访、向村民发放宣传单、绘制墙画、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开展“村规民约我践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知晓、理解村规民约。

环境整治引领美丽蝶变

一大早,白海子镇泉脑村村民郝改梅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庭院打扫干净。她笑着说:“以前我不懂什么叫新农村,不理解为什么要搞环境整治。现在,我家从破旧的土坯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从挑水到现在用上自来水,村里村外整洁又干净,我现在就住在幸福新农村里,我要为新农村出一份力。”

过去,人们对乡村的印象是垃圾多、禽畜粪便多。如今,在集宁区各乡村,随处能听到乡亲们细数人居环境整治后的“小惊喜”,老人们更是逢人便夸村容村貌变化大。

在白海子镇南洼村村民牛月英家,院内的厕所干净整洁,说起村里的厕所改造,牛月英说:“以前敞露的旱厕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建后的厕所,让村民享受到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方便、干净还卫生。”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牛月英所说的厕所变化是集宁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集宁区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将厕所改造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村民安装干净、整洁、方便的卫生厕所,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现在,人们惊喜地看到,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霸王河畔的集宁,正以文明典范塑造品格,使精神文明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力量源泉。(内蒙古日报记者 郭奇男 集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大伟)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内蒙古开展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加强残疾人运动员后备力量和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自治区残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体育局深入各盟市选拔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着力建立项目分布科学、年龄结构合理、新老衔接顺畅的优秀运动员梯队。 “今年,我们赴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呼伦贝尔市等地开展了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工作,主要为田径、举重、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盲人柔道等项目选拔后备人才,共对300余名残疾青少年进行了选拔测试,通过体能测试等环节对残疾人的身体素质进行细致了解,将有运动潜力的残疾人登记在册,并就残疾人专项训练、科学运动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初步达成培训意向105人,通过选拔的运动员将有机会参加自治区组织的统一试训,备战2025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2023年“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视光学培训班开班
  11月20日,2023年“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视光学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来自蒙古国的10名眼科医生将在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接受为期4周的培训。 据悉,培训班将通过理论学习、跟岗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员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搭建双方视光学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国红十字会人道合作成果,造福更多群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