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铺开魅力长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着眼于“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城区”建设,深入挖掘本地区独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不断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特色化、大众化、品牌化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以“文”带游,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源远流长的土默川文化、底蕴深厚的草原游牧文化以及大青山红色文化,在回民区熠熠生辉、交融碰撞,多彩丰富的近现代文化增添了回民区独特的气质韵味。
回民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区内山峰绵延,沟壑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建于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寺庙——乌素图召;记载“胡服骑射”的赵长城;风光翠霭的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有阴山山脉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原——井儿梁高山草原;有乌素图“红杏遗村”古村落及“杏坞番红”复原古景……铺开回民区的魅力长卷,每一笔都呈现出鲜亮底色,每一画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文”带游,打造文旅融合新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用文化表达吸引游客,将民俗、非遗融入旅游是回民区推动文旅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回民区依托乌兰夫纪念馆、荣祥故居等文化景观,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打造乌里沙河文化旅游带、乌素图河特色旅游带。并通过挖掘“三北民俗文化”精髓,建成三北文化民俗村落,打造了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乡村创客基地等文化民宿的配套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良好的生态气候环境,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构成了回民区深厚的文旅资源禀赋优势。
——以“文”带游,搭建“乡村游”新平台。回民区按照“民宿+民俗”的思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成了以采摘、观赏、游乐、“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创新打造“一季一景”,构建一个集旅游休闲、民俗体验、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乡村生态游,成功打造了“中国最美村镇”、“莫尼山非遗小镇”、“乌素图森林旅游特色小镇”,“民俗记忆+乡村生态游”为回民区实力“圈粉”。
——以“文”带游,打造节庆品牌新高地。打造特色节庆活动是回民区提升旅游经济、创建全域旅游的重头戏。回民区以乌素图“杏花”为媒介,全力打造了极具区域特色的“杏花节”。通过骑游、 摄影采风、花间跑、主题文化艺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回民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软实力。
春夏赏花、秋冬观色、四季宜游、全域皆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回民区呈现出一幅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的美丽画卷。下一步,回民区将在现有文旅品牌基础上,通过做好“业态加法”,促进人气聚集,持续提升吸附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从不同角度来共同感受回民区的优质文化旅游风采、神秘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通文化和旅游要素的沟通壁垒,实现资源互通、互用、互享,提升回民区品牌形象。(李珍)
来源:回民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