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沙产业实现治沙致富同兴
遍开苁蓉花 黄沙变金沙
深秋时节,走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芒来嘠查,只见成片的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密布在沙丘上随风摇曳,让茫茫沙海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我们嘎查56.8万亩的沙地上种植着42万亩梭梭林,通过种植梭梭发展沙产业,现在嘎查生态变好了,牧民生活富裕了,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回到家乡,一起种植梭梭发展沙产业,如今我们嘎查的沙漠牧场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抢也抢不上。”芒来嘠查党支部委员王刚说。
王刚家种有1.4万余亩梭梭林,嫁接肉苁蓉7000亩。据王刚介绍,政府给当地牧民提供了肉苁蓉嫁接技术,人工嫁接肉苁蓉从最早的3户发展到现在的15户,通过数年的学习和探索,他们改进嫁接技术,肉苁蓉品质也逐年提高,每户就肉苁蓉产业年收益达10万元。
近年来,阿拉善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发展原则,依托独特的沙生植物资源优势和多年生态建设的基础,确立了打造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等林沙产业基地。自2000年阿拉善盟百万亩梭梭生态林基地建设项目启动以来,目前已建成9个规模化的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造林总面积814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146.7万亩。如今以肉苁蓉为代表的沙产业在阿拉善盟得到快速发展,昔日无人问津的沙漠资源,在科技的加持下,已成为阿拉善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沙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据阿拉善盟科技局科技规划资源配置与成果转化科负责人甘霖介绍,为推动沙产业发展,阿拉善盟科技部门积极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0类77家,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引荐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推动院企、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在沙产业的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构建生态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阿拉善盟还编制完成了“阿拉善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沙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盟沙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与此同时,阿拉善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激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集中推进重点领域攻关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实施。2013年以来,全盟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专项资金近1.6亿元,撬动企业等创新主体自主研发投入约4.5亿元,实施沙产业科技项目197个,申请发明专利43项,制定技术、产品标准52项,攻克了肉苁蓉、锁阳等沙生植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技术,成功解决了梭梭与肉苁蓉种子活力的保存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熟技术和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沙产业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走进位于阿拉善左旗的内蒙古曼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只见工作人员身着洁净的工作服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对荒漠肉苁蓉进行初级清洗、分选等级,另一条生产线则正在加工切片……一件件以荒漠肉苁蓉为主要原料的饮片、苁蓉膏、苁蓉酒、苁蓉茶等产品由此而生。“这款苁蓉茶通过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阿拉善荒漠肉苁蓉的营养成分,入口清香、口感独特,在市场上很受追捧。”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晓亮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阿拉善全盟已累计研发出特色沙生植物产品110余种,其中仅肉苁蓉产品就达60余种。这些产品涉及药品、保健品、食品和日化品四大类别,产品形态主要有原浆、酒、固体饲料、茶、护肤品、酵素等。沙生植物特色产品正在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开发的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下一步,阿拉善盟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领域及生态沙产业发展,着力强优势、补短板,启动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引进一批高层次专家团队和技术人才,形成一批先进技术和成果,促进全盟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沙产业体系,通过科技支撑进一步实现治沙致富同兴。”甘霖表示。(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侍新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