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锡林郭勒

“国家的孩子”与非遗的不解之缘

2023年10月27日09:06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国家的孩子”们在创作爱边护边题材大型毡绣。

  “我从小就喜欢毡绣,这不退休以后和姐妹们一起绣,感觉很开心。”

  走进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传统工艺工作站,几名身着艳丽民族服饰,胸前佩戴着闪亮党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徽章的“国家的孩子”围坐在一起,一针一线刺绣着大型毡绣作品《爱边固边守边 筑牢祖国边疆安全稳定屏障》。

  今年66岁的新图亚是1958年从安徽送到苏尼特草原来的“国家的孩子”,她一边娴熟地缝制,一边和记者讲起她与民族毡绣的不解之缘。

  儿时的一天,母亲正在蒙古包里做着毡绣,好奇的她看到一件件美丽的刺绣成品,从此深深迷上民族毡绣。

  “阿拉腾花,快来帮我看看我这几针绣得好不好?要是不好,我拆了重绣。这绣的可是我们的战士爱边戍边的故事,我可不能有一点马虎。”

  说罢,“国家的孩子”阿拉腾花慢慢挪动到新图亚旁边坐下,透过鼻梁上的老花镜,细细端详着,帮新图亚认真地改了几针。

  阿拉腾花也是一名“国家的孩子”,作为一名党员,她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还有着对这片草原浓浓的深情。2017年6月,退休后从事民族刺绣工作10年的阿拉腾花被授予苏尼特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中华民族刺绣代表性旗级传承人,这不仅让她自豪,更激发了她埋头创制毡绣作品的信心。

  虽然眼花了,背驼了,但依然无法阻挡她对刺绣的热爱。

  “虽然我没有出生在这片草原上,但我是草原额吉和阿爸养大的孩子,能够在我有生之年用一己之力为我的家乡做点事,是我的荣幸,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要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阿拉腾花有些激动地说。

  这幅长7米,宽2米,使用民族传统技法刺绣的大型毡绣是由新图亚、阿拉腾花等11位“国家的孩子”共同制作的,她们中有4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年,她们参与刺绣的各类毡绣新颖别致,让人过目难忘。

  悬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的大型毡绣作品《一叶红船映初心》,引人驻足。这幅由该旗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工绣制的毡绣,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表达草原人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及祝福而绣制的。以“南湖红船”为主题,长5米、高2米,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毡绣技艺,以毡为纸,以针为笔,以线代墨,搭配30余种颜色,累计300多万针刺绣而成。

  “我们馆里像这种特色毡绣作品还有很多,目前共收录了包含传统体育竞技类、传统美术类、技艺类、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在内的七大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展示保护成果。同时,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苏尼特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迎春说。

  “看我把这个战士绣得像不像真的?”传统工艺工作站里欢声笑语,绒绒的驼毛线绣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一针一线间穿梭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延与传承。(记者 巴依斯古楞 见习记者 朱媛丽)

  (苏尼特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那松图 参与采访)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