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猎猎 战鼓铮铮——兴安盟全面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2021—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的建设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更是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关键期。
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兴安盟推进“三北”工程、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兴安盟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干劲。
兴安盟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集中会战
10月25日,兴安盟举行了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集中会战,正式吹响了这场歼灭战的集结号。
“一张蓝图”里的“国之大者”
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松嫩平原之间的兴安盟,像一道天然的立体屏障,坐落在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交接处。它的北部是茂密的森林,一片茫茫林海;而南部则是科尔沁沙地,漫天黄沙。然而,在这片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保护环境成了兴安盟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兴安盟积极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和“三北”等重要生态工程的建设。通过努力,全盟的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了33.44%和74.14%,比全区平均值高出10%和30%。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数据显示,与第五次调查相比,兴安盟的荒漠化面积减少了53万亩,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12万亩。这些显著的数字证明,兴安盟的生态系统已经明显恢复并得到提升,实现了“绿进沙退”。
干部群众挖土掀锹,栽种苗木
成绩面前,兴安盟人清醒地看到,兴安盟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连片明沙犹存、流动沙丘未稳、盐碱地侵蚀沟交织叠加、耕地沙化仍在蔓延、治理不系统碎片化、禁牧不彻底、过牧尚未根治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场歼灭战,该怎么打?
牢记“国之大者”,拿出大会战的气魄和超常规的力度,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三北”工程攻坚战。在10月25日举行的全盟“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推进会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任务:
兴安盟将六个旗县市分为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采取分类施策。以霍林河为轴,划为南部核心治理带和北部重点治理带,进行重点攻坚。计划通过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重构科右中旗南三苏木和扎赉特旗北八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采取“科技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三措并用的方式,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思路,力争到2030年实现502.96万亩沙地全部完成治理,185.81万亩土地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林场职工浇水、育苗
“一盘大棋”里的系统观念
锚定2030年,深耕规划,厘清思路。一场以“三区六地分区施策、一轴两带重点攻坚”为布局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已然打响——
在兴安盟全境启动“三北”六期工程,编制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将全盟六个旗县市分为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分类施策,并在核心攻坚区以霍林河为轴,划分南部核心治理带、北部重点治理带进行重点攻坚。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兴安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接下来这7年,全力打赢一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注定关键,也必定艰难。
干部群众在林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铺草、压沙
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的5000亩半流动沙丘地带,60多名干部群众分区作业,他们在林草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划线、开沟、铺草、压沙,大家配合默契、干劲十足。一时间,在这连绵起伏的沙丘上,3米见方的网格状沙障从无到有渐次铺开,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3米见方的网格状沙障从无到有渐次铺开
“近年来,我旗通过造林、种草等综合措施,治理沙化土地35万亩,但仍有468万亩沙化土地和162万亩沙化趋势土地仍需治理,任务艰巨、使命重大。”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表示,接下来,科右中旗将按照先攻克难点、再全面铺开、最后巩固提升的步骤,分年度推进治理任务,围绕谋划的“1线、2区、3带、4禁、5投入”的系统作战思路,实现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盖,确保“真歼灭、率先歼灭、高质量歼灭”。
“三生共赢”里的综合施策
观棋布局,全面把握;落子有力,精心策划。在全面摸底、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兴安盟确定了2024年至2030年“三北”六期工程建设的具体需求,共计1734.92万亩。2024年,兴安盟计划投资31.66亿元,实施5个项目、12个子项目的建设。
只有精心策划并实施好项目,才能打赢这场歼灭战和攻坚战。兴安盟水利局局长刘海涛表示:“我们正在策划和实施侵蚀沟治理、小流域治理、河流治理和山洪沟治理等总投资18亿元的治理项目。我们将科学细致地做好项目论证、区域优化、建设任务分解、投资估算等工作,以早日打赢科尔沁沙地的歼灭战。”
打井作业
综合施策还体现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中。
在科右中旗杜尔基镇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一道道沟壑蜿蜒曲折,沟坝上的石头整齐堆砌,多台挖掘机正在施工挖渠,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多台挖掘机施工挖渠
展板上列举了穴播柠条、栽植文冠果、植物封沟、沟头防护等建设内容,凸显出治理思路的变化:
过去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现在则是将山、水、林、田、湖、草、沙“打包”整合到一起,通过实施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重点湿地保护等工程项目,将制约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的“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值得关注的是,兴安盟还将沙化程度最严重、生态问题最严峻的“南三北八”两个地区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攻方向。通过建设生态项目、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生态移民、优化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等叠加措施,转变当地落后的生态生产生活面貌,力争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周新育、毕力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