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国家级非遗项目脑阁展馆开馆仪式在土默特左旗举办

2023年10月11日20:47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富丽娟、实习生杨光)10月11日,土默特左旗北疆文化之国家级非遗项目脑阁展馆开馆仪式在毕克齐镇腊铺村举办。展示内容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脑阁展演、秧歌高桥等民间社火活动、非遗项目泥塑、剪纸现场制作展示、揭牌仪式和参观展馆五个部分。

毕克齐镇腊铺村村史馆非遗文化馆开馆仪式现场。实习生 杨光摄

毕克齐镇腊铺村村史馆非遗文化馆开馆仪式现场。实习生 杨光摄

据介绍,脑阁艺术的起源,可以上溯至隋唐时期。早期的“抬阁”“节节高”“背棍”等表演形式,而土默特左旗脑阁是在抬阁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相传是清朝时土默特首领为迎接康熙皇帝举行盛大庆典而从山西引进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1992年,毕克齐民间脑阁队赴深圳锦绣中华景区参加中国民俗文化村展演,荣获“弘扬民族文化”优秀奖。2006年,毕克齐民间脑阁队又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凭借作品《吉祥草原》获得我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8年,脑阁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毕克齐民间脑阁队更是接到不少活动邀约,多次参加呼和浩特市、自治区重大节庆展演,还参加了《改生》《大盛魁》《长城内外》等多部电视剧的拍摄。

脑阁艺术展演现场。实习生 杨光摄

脑阁艺术展演现场。实习生 杨光摄

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农民陈月喜(自治区级脑阁艺术传承人)介绍,脑阁是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等地区的方言,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其中“脑”的意思是将物品或人高高地扛起,“阁”则是一个捆绑焊接得非常结实的铁制架子。演出时将铁架子固定在一个成年人身上,这个扛阁的成年人被称为“色脚”,架子上站1至3名儿童,叫做“色芯”,每一成人与儿童的组合称为“一架”。“色芯”一般是3到8岁体重低于25公斤,长相俊俏、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戏服,妆扮成各种戏剧人物,再以花草彩绸装饰,如仙子下凡。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凡是参加脑阁表演的孩子,都会更加地平安、健康,所以很多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脑阁表演。

据悉,土默特左旗脑阁有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糅合了戏剧、杂技、舞蹈、音乐、力学、造型、装饰等艺术、工艺门类的元素,逐渐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本土艺术形式,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结合体。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