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鲁图镇:聚最广泛的民意 惠有温度的民生 共建人民的城市

一座文明之城,必然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创建文明城市就是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嘎鲁图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惠民靠民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凝聚起众人拾柴的磅礴之力,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城市文明,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心贴心听取民意 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标尺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建议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环节,群众想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这些情况摸清楚了,也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期待的服务措施和办法。为进一步广泛听取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嘎鲁图镇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宣讲”活动和“幸福来敲门 文明进万家”群众满意度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把群众上门变为干部下沉,组织网格员和包联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走进居民家中、公园里,在与群众的推心置腹中了解他们的生活难题、心头真实所盼,截至目前共走访98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100余条。
实打实解决问题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当中去
文明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文明成果普惠民生。
通过敲门走访活动,在问清楚了群众的“心上事”,听明白了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和揪心事的基础上,将群众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条梳理出来,进而明确接下来嘎鲁图镇要实施的重点民生项目和亟需的重点问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要领导深入文明创建项目实施一线和急难险重问题现场全力调度工作,各科级领导严格落实“每天文明创建至少一小时”工作制度,主动对接上级职能部门和包联单位,拿出真招实招狠招,项目实施由分管科级领导全程跟进,确保项目落地落实,问题办理由走访人员全程跟踪,并负责将办理结果向受访户反馈,确保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谈起今年我家门口新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社区共享餐厅吃的卫生又美味还有老年人补贴,社区共享便民摊位让我们买菜方便又便宜,小区里路面翻新了、绿化更好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健身设施都给我们配备上了……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我们享福了!我提议,咱们来首大合唱,就唱《北京的金山上》。”在亿和小区党群服务站,居民何丽阿姨和居民用歌声礼赞着如今的美好生活。
今年以来共享餐厅、共享球场、共享菜园、共享托育中心、共享图书角、共享居民议事厅、共享邻里中心、共享晾衣架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城市精修细补完成20648平米,楼道维修78874平米,绿植补栽15894平米,补植71714株,更换窨井盖285个,安装健身器材20个,台阶破损3765平米,停车位施划158个……让居民牵肠挂肚的难事、急事正在一桩桩一件件得到解决,嘎鲁图面貌新起来,百姓民心暖起来。
面对面宣传文明 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不是政府机构“单打独斗”,让广大群众成为文明的实践者、传递者,是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不断激发群众文明创建主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在合力上再凝聚,今年以来嘎鲁图镇创新思路以“我家门口新变化”“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开展了“520共富共享邻里节”“周三共富共享网格日”“25号邻里日”“幸福来敲门 文明进万家”“践行微文明 争做十好市民”等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把活动场地从党群服务中心深入拓展到大街小巷中,深入到居民小区,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义剪义诊、微心愿征集、趣味游戏、文艺汇演、有奖知识竞答、发放市民文明手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乐民惠民育民文明实践活动中,居民对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文明素养逐步提升,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我镇打出了“组合拳”、奏响了“交响曲”,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文明创建的大格局。(白如雪)
来源:乌审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