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高质量发展看现代化内蒙古——通辽市产业创新发展调研行

延链强基提品质 通辽牛产业“牛劲十足”

苗阳 李睿
2023年08月17日09:16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内蒙古通辽市地处世界著名肉牛黄金养殖带,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肉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22年全市肉牛存栏和出栏分别达到367.2万头和125.7万头以上。黄牛品种改良已有70多年的历史,利用三河牛、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牛,培育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

通辽市始终坚持富民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已形成肉牛产业良种繁育推广、饲草料保障、规模化标准化基地、肉牛屠宰加工、肉牛市场流通、质量安全和科技服务、“科尔沁牛”品牌、肉牛产业保障八大体系建设,肉牛的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品种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效益持续改善,肉牛种质资源、品种改良、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服务体系六大指标均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科学养牛 养精品牛

谈起科学养牛,布和白乙如数家珍。人民网 苗阳摄

谈起科学养牛,布和白乙如数家珍。人民网 苗阳摄

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这是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准协日勒台嘎查兽医布和白乙的致富秘诀。25年间,布和白乙刻苦学习养牛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农牧业技术培训班和外出观摩,积累科学养殖知识和最新养殖技术,从选种选配、饲养管理,不断探索如何养好牛、养出精品牛。

谈起科学养牛,布和白乙如数家珍。通过给牛建立系谱及养殖档案,为培育优质健康的牛提供保障。他培育出了一批全市拔尖的优质品种乳肉一体改良牛,其中个别牛的售价能达20万元以上。“牛还没下犊,区内外的客商就盯上了,多次找我订牛,现在是供不应求。”布和白乙掏出手机,展示自己的交易记录。

协日勒台传统奶制品厂内琳琅满目的奶制品产品。人民网 苗阳摄

协日勒台传统奶制品厂内琳琅满目的奶制品产品。人民网 苗阳摄

包鲜花在制作奶制品。人民网 苗阳摄

包鲜花在制作奶制品。人民网 苗阳摄

走进布兽医开办的协日勒台传统奶制品厂,诱人的奶香味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让人应接不暇。奶制品厂的开办,不仅拓宽了养殖收入渠道,还延长了“牛经济”的产业链。除自己家中产的牛奶外,布兽医还收购当地牧民家中的牛奶,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乡亲们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我自己家也养牛,在奶制品厂工作又多了一笔额外收入。”在奶制品厂工作的包鲜花边往模具里倒奶边说道。

长期以来,科尔沁地区就是一个母畜的发源地,集散地,如何实现肉牛品质的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交上了一份答案。

监控实时显示肉牛饲养情况。人民网 苗阳摄

监控实时显示肉牛饲养情况。人民网 苗阳摄

新牛畜牧科技运用AI胶囊进行数据监控。人民网 苗阳摄

运用AI胶囊进行数据监控。人民网 苗阳摄

“新牛畜牧科技是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化的一个全产业链项目,现在通过技术赋能,育肥可在平均标准上再提高200公斤。我们先从合作社开始,然后逐步向个体养殖户普及高标准繁育育肥。”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铎说道。为了实现小规模分散饲养到大规模饲养的转变,该公司运用AI胶囊进行数据监控,可以达到全程追溯的质量标准和规模化需要,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控和高品质牛肉生产。

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铎介绍科学育肥。人民网 苗阳摄

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铎介绍科学育肥。人民网 苗阳摄

据王铎介绍,内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第五牧场,第六牧场均已投产,第七牧场目前处于在建中,预计年底投产。目前存栏总畜14000头,育肥牛10000头,年内将实现20000头育肥牛,两年内将实现50000头育肥牛的规模,并逐步实现生产加工一体化。

“合作社+农户+服务+市场” 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合作社以“寄母收犊”的方式,走出一条以“合作社+农户+服务+市场”为发展的新路子。

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的牛只。人民网 苗阳摄

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的牛只。人民网 苗阳摄

合作社现有存栏育肥牛1068头,社员72户,通过两种经营模式,带动养殖户实现共同富裕。“一是寄养,以10头基础母牛为一组,免费放在养殖户家进行托管养殖,协议期内,养殖户每年向合作社提供500斤以上的3头牛犊。期满后,合作社收回基础母牛,其余收益全部归养殖户所有,期间的技术服务、防疫等都由合作社提供;二是置换,用我们的高品质母牛置换养殖户的淘汰母牛,提升周边地区牛群质量。”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绍武介绍道。截至目前,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6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实现人均增收1000余元,在乡村振兴受益金方面,每年能达到80万元。

2023年,利用合作社剩余牛奶,“佳缪可奶制品”投入生产,年收入预计在100万元左右,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

全程可追溯 数字赋能肉牛产业发展

在科尔沁草原上,科尔沁牛业建立了一条全程追溯产业源头,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生态建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蓝图。通过西门塔尔牛和内蒙古黄牛的繁殖,培育出了科尔沁肉牛,科学的养殖过程,使科尔沁肉牛品质得到保障。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生产负责人仝林介绍其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人民网 苗阳摄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生产负责人仝林介绍其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人民网 苗阳摄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生产负责人仝林介绍:“从活牛的养殖开始,一直到变成牛肉的自然块,我们可以做到全程可追溯,这个是我们产品的亮点。”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便可清晰地看到这块牛肉的“来龙去脉”。

消费者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便可清晰的看到牛肉的“来龙去脉”。人民网 苗阳摄

消费者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便可清晰地看到牛肉的“来龙去脉”。人民网 苗阳摄

在科尔沁牛业科左后旗分公司,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产。据了解,科左后旗分公司形成了年屠宰20万头肉牛、生产冷鲜、冷冻肉4万吨的规模。加工厂引进了国际一流生产线,做到生产有保证、食品可追溯。“现在我们产品主打速冻、生食和冷鲜、冷冻产品,进行订单生产。排酸是我们的产品肉质更加鲜美的秘密。”科尔沁牛业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科尔沁牛业在科左中旗的智慧化工业园区目前已经进入建设的收尾阶段,建成后将实现屠宰10万头肉牛及2万吨鲜冻牛肉生产线、年产5万吨牛肉制品的生产规模。2023年2月26日,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尔沁牛肉”顺利通过了“蒙”字标认证,实现全市“蒙”字标认证零的突破。

“为了更好地保障牛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开发了肉牛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整个系统涵盖种养、防疫、加工及销售。具体方式就是在养殖环节,给牛佩戴电子芯片耳标进行信息采集,在加工端开放追溯端口,从而实现肉牛全产业链可追溯。”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主任孙志强说道。在园区的肉牛产业大数据展厅,大屏幕上一组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园区内的肉牛产业信息。

肉牛产业大数据展厅的智慧大屏。人民网 苗阳摄

肉牛产业大数据展厅的智慧大屏。人民网 苗阳摄

据了解,园区受自治区农牧厅委托,也在积极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的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在园区内进行推广,其次推广至通辽市、全自治区。该平台将肉牛产业相关要素进行汇总,实现数据采集一条链、数据汇集一个库、数据管理一张网、数据决策一张图、产业服务一个平台,进而助力全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追溯端口实现肉牛全产业链可追溯。人民网记者 李睿摄

追溯端口实现肉牛全产业链可追溯。人民网记者 李睿摄

除此之外,结合追溯系统,肉牛活体抵押监管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为牛只佩戴电子项圈、环境监测等物联设备,实施对有融资贷款需求的牧场和养殖户提供活体牛实时监管服务,做到每头牛的位置、活动量等情况都能实时可知可查可控。在启动动产监管后,产业园将系统端口开放给合作银行,银行借助活体监管系统对抵押牛只进行监控、定位,同时根据牧场和养殖户的贷款需求给予授信额度,发放贷款。有效的盘活了肉牛活体资产,为破解肉牛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通辽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通辽市立足优势精准谋划思路目标,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撑,加快向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目标迈进。力争到2025年,全市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400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在新发展阶段,通辽将以更大的决心和行动,鼓足“牛气”、使出“牛劲”、大干“牛事”,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责编:苗阳、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